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創投 >

揚州市職業大學:用“真招”靠“實招”,精準服務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環球滾動

2023-06-25 10:31:11    來源:科技日報
眼下,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百日沖刺”進入關鍵期。6月以來,揚州市職業大學(以下簡稱揚州職大)招生就業處、機械學院、電氣學院、管理學院等相關負責人顯得格外忙碌,他們聯合組團,馬不停蹄走訪用人企業,探訪畢業生工作生活環境。

用“真招”靠“實招”,全力助推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日前,該校僅在學校體育館舉行的“才聚揚城,職向未來”2023屆就業沖刺月校園招聘會上,就有81個企業進場招聘,提供招聘崗位近4000個,800多名畢業生進場應聘,達成意向400多個。

這是今年以來該校圍繞促進畢業生實現高質量精準就業開展“訪企拓崗”活動的一個縮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揚州職大黨委書記馬順圣介紹,學校緊扣“更高質量、更加充分”的就業工作目標,積極應對生源規模劇增、新冠疫情沖擊、產業結構轉型、經濟發展調整、“雙減”政策落地、國際政治多變等多重壓力和挑戰,切實加強頂層設計,構建“雙融合、三對接、四發力”就業工作模式,堅持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形成“園區校”共建式產教融合就業工作特色,積極助力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全力以赴做好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

本學期以來,揚州職大召開2023屆畢業生就業工作推進會、部署2023屆畢業生春季促就業攻堅行動,積極舉辦“萬企進校園”招聘活動,開展就業統計專項核查工作、動態更新就業數據,保證就業工作高質量。

在2022年出臺《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活動方案》的基礎上,制訂《學校畢業生招聘會組織辦法》《關于進一步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規劃年度校園招聘工作安排,全方位、多層次組織招聘活動,舉辦主體上學校與地方協同、校級與院級互補、學院與園區共建;舉辦形式上線上與線下結合;功能定位上,區域性、行業性招聘會與學院“小而精”“專而優”招聘會相結合。

自2022年10月份以來,學校組織“逐夢新時代·建功新征程”新興產業招聘會、“逐夢新時代,一起向未來”秋季綜合招聘會、“前‘兔’似錦,‘職’等你來”園區招聘會、“百校聯動”春季攻堅招聘會、“校友企業”招聘會等,累計提供就業崗位2.83萬個;精準推送就業信息2.52萬個;各學院組織招聘會92場。

針對醫學、師范、藝術就業崗位偏少、進展較慢的問題,成立了“醫護類”“教育師范類”“體藝類”三個就業協作組,強化崗位挖掘和信息共享,加大推進力度。將先進制造業專場招聘會進入經濟開發區、藝術類專場招聘會進入紅星美凱龍商業綜合體,積極籌備南京江北新區檢驗專業實習體驗活動,將招聘會開到產業園區、綜合體。與此同時,學院書記、院長和分管負責人積極拓展新企業和原合作企業挖潛,共走訪企業469家,拓展崗位4115個。各專業學院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成立學院年度就業工作專班,構建就業信息員、畢業班班主任、學業導師、專業教師共同參與的全員就業工作體系。全校形成人人都是“就業導師”、人人都是“就業崗位引進人”的全員參與氛圍。

“訂單班”“創新實驗班”全面開花

2023年職業教育周期間,揚州職大在積極訪企拓崗的同時,也在不間斷舉辦校園雙選會。學校熱門專業的人才受追捧,得益于近年來“產教融合”不斷深入開展。

“企業缺什么人才,學校就培養什么人才”。揚州職大黨委書記馬順圣介紹,由于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等專業采取“訂單班”“創新實驗班”的培養模式,也就是說,學生在校期間,由學校和企業聯合定向培養,既能學習理論知識,又能到企業實操實訓。因此,今年不少學生不用參加招聘會,可以直接到定點的企業中就業。學校“揚建班”“邗建班”等訂單培養對口就業100%。

專業老師則通過帶領同學積極參與各種技能大賽,不斷錘煉、展示學生的技能,讓更多行業中的人關注到技能型人才。最近,機械工程學院2023屆畢業生彭俊輝拿到上市公司禾川科技有限公司電氣工程師這樣的研發崗位邀請函。

負責揚州職大機械工程學院創新實驗班教學工作的高艷副院長和班主任郝欣妮老師介紹,彭俊輝從大一時憑借熱情積極申請加入機械學院智能制造社團到選拔進入學院西門子創新實驗班,從對智能制造缺乏概念的行業小白,到熟練掌握PLC技術及工業機器人應用、數控加工編程等多項技能的校園技能達人,從全國智能制造虛擬仿真大賽江蘇省選拔賽一等獎到該賽項全國一等獎……不同的賽項,不同的比拼內容,只要是自己能夠參加的,他總是積極報名,從不肯放棄任何一場提升和鍛煉的機會。

采訪中彭俊輝對記者說:“非常感謝學校給我們提供了這么好的實訓條件和競賽平臺,感謝學院的創新實驗班,這里學習氛圍特別好,老師們認真負責,一絲不茍地指導我們,學長們也給我很大幫助。在實驗室的每一天都過得非常充實。”

專注一個領域,心無旁騖地持續深耕是成長為一個優秀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必備品質。西門子創新實驗班創建的初衷就是以學院“忠誠、奮斗、擔當、奉獻”的“石榴花”精神為引領,依托學院“機器人系統集成”匠才培育工作坊,按照“課證融通、學訓一體、賽創同步”的產學協同育人理念培育一批掌握設計、加工、控制、集成、運維等先進技術和高端技能,能熟練運用數字化設計工具,具備工匠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智造工匠”。

以產教融合促高質量就業

學校準確把握職業教育定位,構建“園區校”共建機制,落實“訪企拓崗”專項行動,興建產業學院,推進就業育人項目建設,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以“園區校”共建推動訪企拓崗走實。學校制訂了“園區校”共建工作方案,建立與揚州各功能園區的緊密合作關系,園區管委會成立崗位采集辦公室,積極開拓優質就業資源市場。組織“三進三看揚州”活動4次500人,把有就業意愿的畢業生組織到共建園區和用人單位參觀考察、頂崗就業,引導學生本地就業創業。以產業學院推進訂單培養落地。學校與西門子、騰訊、吉利、晶澳等頭部企業共建智能制造、大數據、新能源汽車、智能光電4個重點產業學院;與揚建集團等地方龍頭企業共建智能建造等4個特色產業學院;獲批江蘇省校企合作示范組合培育項目2項、江蘇省產教融合型試點企業8家。獲批江蘇省產業教授4人,江蘇省科技副總26人。產業學院與產教融合基地集訂單培養、科技研發、技術創新、企業服務、學生創業等功能于一體,實施訂單培養1117人,學徒制培養474人,夯實高質量就業基礎。以就業育人項目促進供需對接。建立校企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培育機制,累計立項校級就業育人項目42個,立項教育部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7個,與揚杰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嘉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企業共建就業育人項目。同時,學校將就業育人納入“三全育人”工作體系,對就業引導、就業服務納入教師公共事務工作量,形成全員就業育人氛圍。

(受訪者供圖)

(責任編輯:范曉婷)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