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創業 >

建筑行業之基建篇④:“增存并舉”路在何方 進城、出海與市場化

2023-08-28 15:04:42    來源: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圖片)

2023年全國基建投資規模或達21.5 萬億元,對應潛在基準增速約5.7%(統計局公布的年度增速與之對比存在上下波動),“進城”與“出海”或將成為增量的主要動力。以建筑行業央企新簽訂單規模作為預測基點,我們對全國基建投資規模進行測算,結果顯示2023 年全國基建投資規模預期達21.5 萬億元,增速約5.7%(由于樣本量個數較少,線性推導結果或存在一定偏差)。基建投資規模增長的主要動力來源于兩方面:其一是城市建設和相關基礎設施配套需求增長,包括傳統基建、新城建以及以5G 和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基建;其二是基建項目出海市場增量,從基建子領域來看,我國房屋建筑、交通運輸和電力工程三大子領域仍是海外市場主力,但通信工程、電力建設等高技術附加值型項目較全球發力明顯;從地域上來看,我國將立足亞非市場,重點發力中東地區,并進一步探索歐美市場。

公共事業收費規則市場化或將解決地方政府巨額財政負擔。伴隨著地方經濟建設資金缺口日漸增大,地方政府開始尋求城投債、PPP 和專項債融資模式來彌補缺口,這三種融資模式雖然在短期內緩解了資金壓力,但在長期增加了違約風險。

從第一性原則出發分析,公益屬性較強的基建項目缺少有效的市場化收費渠道或是導致種種困境的核心原因。未來如果可以將基建項目的運營收費(如與市政基建相關的公用事業服務收費、與交通基建相關的交通服務收費等)定價規則交還市場,同時探索基建項目的更多市場化運營收費場景,或將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困境;而一旦市場化定價規則建立,還可以進一步為公募REITs 的市場化發展提供正當性邏輯,為解決我國巨額的存量基建資產盤活需求提供思路。

基建建設助力建筑施工行業整體平穩發展。營收利潤層面,建筑施工行業整體營收增速趨緩,盈利能力有所下降,民營企業受疫情沖擊較嚴重。行業子領域中園林工程上市公司營收和盈利受影響最為嚴重。分不同所有制看,國央企營收和盈利情況相對穩定,民營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差,融資成本進一步上漲,目前仍在消化三年疫情帶來的經營沖擊。資產負債率層面,建筑施工行業不同子領域資產負債率趨同,地方國企杠桿有所回升,央企去杠桿表現佳。四類子領域杠桿率均向75%的長期政策指導標準收斂。分企業屬性看,央企去杠桿有所成效,而地方國企杠桿率明顯回升。流動性層面,建筑施工行業整體短期流動性較為平穩,長期現金流預期好轉。從短期流動性來看,行業整體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在剔除會計準則調整影響后較為平穩;從現金流來看,專業工程子領域由于近年的國家基建方面戰略政策支持等因素而加大投資,預期在未來將帶來正向收益從而改善現金流表現,而其他子領域現金流目前均已有所好轉。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