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觀察 >

科技創新引領 全產業鏈發力 赤峰高新區產值首破千億元大關-環球新消息

2023-03-30 10:45:13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內蒙古日報


【資料圖】

日前,在自治區公布的“千億園區”名單中,赤峰高新區榜上有名,成為蒙東地區唯一產值破千億元大關的開發區。記者了解到,2022年,赤峰高新區全口徑工業總產值1014.889億元,6年平均增速28%,對赤峰市地區生產總值的貢獻超過46.1%,占全市工業產值比重超57.3%。

是什么力量讓赤峰高新區成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這一發展勢頭釋放出哪些信號?

仲春時節,記者來到赤峰高新區,一幅幅高質量發展的“高新”答卷鋪展在眼前。創業的激情、高端的項目、巨大的前景……這里處處可見發展勢能相互影響和相互推動的生動局面。

雖然是周末,但園區招商、規劃等部門依然加班加點,在為今年的落地項目召開協調會。赤峰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啟告訴記者,近兩年,高新區緊扣制約企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利用壯大產業集群、明確發展定位、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完善園區經濟運行體系、大力優化營商環境五大舉措,全力打造高新區亮眼名片,為千億級產業園區蓄勢賦能。

從規劃之初僅有冶金、裝備制造、醫藥、紡織等4個主導產業,赤峰高新區目前已形成涵蓋現代裝備制造、新型化工、新材料、制藥、新能源、數字經濟6大產業集群和風電裝備產業鏈,氫能裝備、儲能裝備產業鏈,現代煤化工產業鏈,精細化工產業鏈等11條產業鏈,產業門類逐漸豐富、產業布局日益多元,許多產品產量位居全國前列。

高新區,既要“高”,更要“新”。赤峰高新區依靠的是創新驅動,憑借的是科技支撐。近兩年來,赤峰市圍繞高新區主導產業和項目引進主攻方向進行優化調整,明確產業發展定位。高新區和東山產業園、紅山產業園、元寶山產業園、松山產業園“一區四園”都形成了定位清晰、各具特色的差異化發展格局。“一區四園”現有入園企業已達435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4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42家,專精特新企業8家,小巨人企業1家,孵化器3家,眾創空間1家,重點實驗室6個,企業技術中心27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研發中心25個。

引領在“新”,超越靠“鏈”。高新區加快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以引進冶金、化工、醫藥、紡織、裝備制造、農產品加工等傳統優勢產業和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的延鏈、補鏈、強鏈項目為重點,高標準培育產業集群,并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著力打造現代化的產業體系,推動主導產業提質升級。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從根本上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這兩年,赤峰高新區大力引進先進技術,培育園區科技企業,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全面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招新、引新。2022年投入8800萬元建立園區創新平臺、智慧園區和工業產業創新研究院,扶持園區中小企業育新,鼓勵企業柔性引進國內外高端人才,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優化壯大專業人才隊伍。

營商環境是園區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赤峰高新區承接部分市級審批權限23項,推行“一窗綜合受理、后臺集成審批、一站式辦理”;實體化運行“項目管家”制度,對重點項目全流程幫跑代辦服務,全力推進項目提速落地和加快建設;簡化辦事流程,審批時限由原來的105-170個工作日壓縮至45-54個工作日,年內共承辦各類審批事項63項,滿意率100%,讓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紅利惠及更多市場主體。

張啟表示,將搶抓承接蒙東地區國家產業轉移的歷史機遇,力爭2023年內晉升國家級高新區,在未來5年產值突破2000億元。(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魏那)

編輯:石堯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