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觀察 >

一粒一神話,請愛惜TA

2023-03-31 16:58:15    來源:草原全媒


(相關資料圖)

倉廩實,天下安。

2022年發布的《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表明,2021年,全球受饑餓影響的人數已達8.28億,較2020年增加約4600萬。

對于14億多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要實現“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目標,必須堅持開源與節流并重,增產與減損并行。

每一粒糧食都是一個神話,經過四季的洗禮,終結成果,為人類貢獻它的一生。所以我們無憂不能忘記苦難時,豐收了也不能忘記饑荒時。

內蒙古堅決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重大政治責任,傳播科學生產、健康消費理念,推動全社會形成關注糧食安全的良好氛圍,呵護從田間到餐桌的每一粒糧食,切實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為業者護航,共同為維護糧食安全作出新的貢獻。

2022年,內蒙古糧食產量再創新高,達到780.1億斤,比上年增加12億斤,總產量居全國第六位,實現糧食產量“十九連豐”。全區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0427.7萬畝,較上年增加101.2萬畝。其中,大豆播種面積1833.1萬畝,較上年增加493.3萬畝,增幅達36.8%,圓滿完成了國家交給內蒙古的任務。

節糧減損,就是增加“無形良田”。內蒙古強化頂層設計,先后印發了《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有關工作的意見》《關于建立節糧減損長效機制持續推進糧食集約節約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措施,明確要求全面開展節糧減損,多措并舉解決糧食流通環節壞糧、損糧等各類浪費糧食問題,推動糧食全產業鏈各環節節約減損取得實效。

我國糧食安全形勢總體向好,但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隨著氣候變化影響日益加劇,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我國糧食產量實現持續高位增產的難度加大。與此同時,我國糧食損耗浪費嚴重。有調查顯示,受收獲時間選擇不精準、農機精細化水平低、倉儲條件不達標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我國小麥、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在收獲、保管、運輸等環節存在不同程度漏損狀況。

做好節糧減損,優化糧食儲備結構,精細組織流通轉運,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全社會形成節糧氛圍。

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編輯:石堯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