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觀察 >

2023夏令熱線|上海正用一張張“民生清單”,兌現一條條“幸福承諾”

2023-07-07 16:17:03    來源:新民晚報

圖說:市建設交通工作黨委副書記,市交通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于福林接聽市民來電 新民晚報記者 曹博文 攝


(資料圖)

推動交通智慧綠色轉型,切實提升市民出行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今天上午,市建設交通工作黨委副書記,市交通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于福林走進新民晚報夏令熱線,接聽市民來電并接受專訪。于福林表示,上海交通將深入踐行本市交通發展白皮書提出的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優先發展理念,推進“公交都市”建設各項舉措落實落地,加快交通數字化轉型步伐,進一步提高交通服務品質。

公共交通保障市民出行

開通運營三十載,上海地鐵從1條線擴大到20條線,從最初的5座車站到508座車站遍布上海甚至直通鄰省;從開通首年全年累計客流106萬人次,到如今單日最高客運量超1329萬人次。如今,上海地鐵客運量已接近全市公共交通總量的76%,地鐵已成為上海居民出行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

今年以來,上海軌道交通客運量呈現快速增長態勢。隨著本市會展、商業、文娛賽事活動全面恢復舉辦,市民夜間出行需求也明顯增加。為進一步提升公共交通服務水平,助力經濟發展,市交通委會同申通地鐵集團專題研究軌道交通周末延時運營安排,從2023年4月28日起,軌道交通1、7、8、9、10、13號線共六條線路每逢周末(周五、周六)及法定節假日假前最后一個工作日實施延時運營,實現地鐵末班車時間跨“零點”,充分滿足市民游客節假日出行需求。

今年3月30日起,互聯互通朋友圈再添一城,上海地鐵與成都軌道交通乘車二維碼實現異地通用。至此,上海地鐵乘車二維碼與全國包括長三角區域,以及青島、蘭州、北京、廣州、重慶、天津、呼和浩特、武漢、南昌、成都等在內的20座城市軌道交通實現互聯互通,范圍覆蓋國內超過三分之一的地鐵城市。

提升慢行交通品質

今年是慢行交通品質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的開局之年,于福林介紹,市交通委將繼續圍繞完善慢行網絡、打造慢行空間、提升設施品質和創建慢行示范區域等,有效提升城市慢行交通系統的連續性和安全性。

于福林表示,一方面,深化研究典型禁非道路優化恢復工作正持續進行;另一方面,市交通委也在試點慢行交通標志標線設置優化工作。在經過充分選點論證和交警溝通基礎上,部分路段和交叉口已開展了試點。如中山北路廣中路北進口、桂林路滬閔路南進口,試點了非機動車待行區;在花園港路苗江路交叉口進口道,試點了非機動車地面標識貼;在富民路巨鹿路,試點了禁非道路指引圖,力求通過試點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改進。

此外,本市還重點聚焦了人行道專項品質提升,上半年部分項目已初顯成效。例如,長寧區新虹橋中心花園橋下空間通過完善高架橋下慢行通行功能,串聯起橋下空間的休閑、運動、宣傳、文化娛樂設施,美化提升橋下景觀,為周邊市民提供更多休閑鍛煉的好去處。楊浦區內環四平路濱水慢行空間充分考慮步行的通達性,保證了濱水岸線和市政道路的連通,同時突出城市“森林”的特性,利用周邊資源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休閑功能性服務。

推動智慧綠色交通

近年來,市交通委持續推動交通智慧綠色轉型,在民生方面,重點推進服務數字化。去年10月,上海市綠色出行一體化平臺“隨申行”App正式上線,這標志著上海城市級出行即服務(Mobility as a Service,MaaS)系統建設再上新臺階。“隨申行”整合了相對孤立的各交通行業數據,串聯多種便捷出行場景,實現了從單一乘坐公共交通到“出行即服務”的理念轉變。

目前,“隨申行”已整合市域內的公共交通、出租車、網約車、共享單車以及私家車相關的停車、維修、救援等7大出行場景。公共交通方面已覆蓋全市1560多條公交線路,全線20條軌交線路(含磁懸浮),17條過江輪渡及9條三島客運。出租車依托于上海市出租車統一平臺“申程出行”,整合全市5萬多名優質的出租車司機資源。停車服務覆蓋全市4300多個公共停車場(庫)和收費道路停車場、89萬個公共泊位。“車生活”平臺推出“一鍵拖車”服務功能,匯集了近100家道路救援公司,推出在線拖車救援客服熱線和在線救援,快速響應就近拖車服務網,還陸續上線了ETC無感支付、醫院停車預約等功能。

新民晚報記者 任天寶

?

?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