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項目 >

地評線丨銀川述評:打造智慧商圈須防建設理念與策略之漏

2023-08-31 15:12:22    來源:銀川新聞網


(相關資料圖)

商業發展擁抱數字經濟,已是不可避免的一個趨勢。在電子商務迅猛發展之背景下,傳統商圈亟需轉型發展,逐漸從商品銷售轉向圍繞顧客的多樣化需求提供服務,于是,一個新的名詞被提了出來——“智慧商圈”。

近日,新華商圈向智慧商圈的轉型升級改造項目啟動,新百集團稱要將商圈內數以萬計的小微商戶、大型商場、酒店賓館、餐飲等業態融合起來,激發商業活力。而1個多月前,被稱為“第六代商業綜合體”的建發悠閱城開業,同時打造了數字孿生建筑“閱具數”,通過全面、開放、靈活的系統集成中心完成信息共享和數據交換,實現消費者體驗數字化、空間數字化、業態互動化、場景智能化。這就是一個智慧商圈。

從消費上看,有利于與新興消費群體創造更強的黏性;從招商引資來看,有利于商家快速研判商圈數據;從運營上看,有利于城市更有效地監測、評估和管理商業發展,以便對商圈發展做出最快調整。因此,智慧化商圈的建設,亦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1年,商務部流通發展司發布《城市商圈建設指南(征求意見稿)》,提出要因地制宜、按需施策,穩妥推進智慧商圈建設。有條件的城市可開展智慧商圈建設試點示范,加強移動互聯網、無線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應用。2023年1月,商務部公布首批全國示范智慧商圈、全國示范智慧商店名單。

如今,名單公布半年有余,名單內的商圈,亦為各地建設智慧商業生態提供了范例,但也隨之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建設理念和建設策略兩個層面。比較突出的是智慧商圈建設目標、發展定位不夠清晰,因而無法形成科學系統的建設方案,呈現碎片化、盆景式傾向;只注重線上平臺搭建,線上線下融合不足,甚至出現線上和線下資源的對立和競爭;部分商圈未能借助信息技術實現經營業態升級和創新,新瓶裝舊酒的現象明顯;制度規范滯后,信息安全和消費者隱私保護亟待完善。

以上問題是后續實踐所要關注的重中之重。除了注重經營業態的多元化融合創新,以提升消費者服務體驗和滿意度之外,以多層次制度規范保障可持續的發展環境,需要通過政府或龍頭企業主導,建立一套線上線下融合的資源共享配置機制。而在市場監管方面,則需立企業信用評估體系,以推動形成長效的監督反饋機制。

劉薇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