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創業 >

1月金融數據大爆發:能持續多久 政策會繼續加碼嗎

2022-02-11 15:05:00    來源:澎湃新聞

2022年1月金融數據的超預期增長,引起了市場對信貸結構、持續性以及和后續政策的熱烈討論。

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月新增信貸3.98萬億元,同比多增3944億元,1月份社融增量為6.17萬億元,雙雙創造了歷史最高值。社融同比增速錄得10.5%,已連續5個月實現10%以上增長。貨幣供給方面,M2同比增長9.8%,同樣超過市場預期。

1月短貸為何大幅多增

對于1月新增信貸為何創下單月高點,興業研究指出,第一,在穩增長訴求下,基建融資需求顯著增長;第二,降息預期使融資需求在1月下旬集中爆發,即2021年12月到2022年1月中降息預期持續升溫,企業可能選擇等待降息的機會,再進行融資;第三,清理拖欠應收賬款或使企業短期融資需求顯著上升。

在結構方面,以企業短期貸款和票據融資為代表的短期融資,是1月金融數據的最大支撐。

對于短期貸款的多增,中信建投指出,這是貨幣政策工具變化特別是結構性工具發力的原因。疫情后,我國央行大幅加強了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這些結構性工具更多屬于中短期貸款。因此,在央行主導寬信用的情況下,商業銀行或更多通過借助結構性工具發放貸款,從而帶動中短期貸款大幅超預期。

盡管信貸和社融的總量喜提“開門紅”,但也有機構表達了擔憂。

海通證券指出,從結構上來說,實體內生的融資需求確實比較弱,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比如居民融資同比的大幅負增,反映了房地產市場在上半年可能都將維持疲軟,包括銷售、投資等的表現。企業融資中,盡管壓縮了票據融資,但票據、短貸依然增加較多,也反映了內生融資需求不足。

2月LPR會繼續下行嗎?

在貨幣寬松帶動信貸和社融取得“開門紅”后,市場對持續性的討論也升溫。

中金公司認為,向前看,社融數據恢復的速度仍需觀察,但政策發力的效果已經逐步顯現、經濟數據大概率將逐步回升。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以來,穩增長的決心已經非常清晰:目前已經有30個省召開兩會披露了2022年的GDP增長目標,按照各省GDP加權平均后的增速為6.1%左右。貨幣政策方面,自去年12月以來,央行已經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調降公開市場操作利率10個基點,下調1年期LPR15個基點,也下調5年期LPR5個基點;財政政策方面,專項債提前下發,后續可能進一步出臺“組合式減稅降費”。從1月的貨幣金融數據來看,穩增長政策的執行效果也逐步顯現。接下來可能需要進一步觀察社融數據改善的速度,以及貨幣信貸數據向經濟活動的傳導,基建投資的增長可能將領先總體經濟景氣,率先復蘇。

華泰證券同樣認為,持續性有待驗證。該機構同時指出,由于實體經濟需求仍偏弱,2月LPR可能再度下調的判斷。

“1月信貸社融大幅超預期,可能主要得益于政策性銀行加大投放(尤其是下半個月)、以及貨幣寬松下短期融資規模上升。然而,企業中長期貸款大體持平、居民貸款同比少增、以及M1同比增速放緩,顯示實體經濟自身融資需求仍偏弱、企業現金流狀況未見改善。未來信貸社融增長的持續性仍有待需求側政策、財政政策、項目儲備以及地產寬松政策的配合。如果未來幾個月信貸社融能保持較快增長,實體經濟融資結構有望改善,整體預期也可能有所企穩??紤]到目前地產周期動能較弱、且1季度地產對經濟增長的拖累較大,我們維持2月LPR會再下調的判斷不變?!比A泰證券指出。

招商證券也認為,1月,央行運用貨幣政策(降息)、信貸政策,以及預期引導等方式,穩住了“信貸塌方”的趨勢,多項數據錄得明顯改善。在此情形下,央行政策壓力得以緩解,連續調降MLF的必要性有所降低,但考慮到信貸回暖與房地產預期偏弱仍然存在,央行或許還有繼續引導LPR下行的政策意愿。

中信建投指出,政策將繼續加碼。

“本輪貨幣寬松僅能夠支撐穩信用,信貸的增長更多依靠‘窗口指導’,若內生寬信用還需要繼續降準、降息。需要注意在結構性金融工具主導的情形下,融資主體和金融工具方面,寬信用的五只箭分別射向新老基建、先進制造業、科技創新、碳減排和優質房地產公司。其中新老基建是主要發力點,房地產維穩為主,碳減排是可能亮點?!痹摍C構指出。

關鍵詞: 金融工具 MLF 央行 數據恢復 LPR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