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業界 >

申萬宏源策略:與短期市場生物鐘一致 思考三個中期問題

2022-02-20 10:25:02    來源:上海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

本期投資提示:

一、我們與短期市場生物鐘已基本保持一致,重申判斷:科技成長已現“絕望性價比”,超跌反彈會隨時出現,但中期反轉的條件尚不具備。1 月社融信貸反映“寬信用有效,但還需再接再厲”,這有利于穩增長“躁動邏輯”延續。穩增長只做春季躁動,做到兩會前。

短期重倉穩增長和科技的投資者,暫時難有大的勝負了。這種時候,就應該把更多精力放在思考中期,備戰真正的勝負手上。

二、討論三個中期問題的思考:

1. 穩增長在兩會前和兩會后,在預期演繹上有什么區別?

(1) 兩會政府預算報告,是市場評估全年穩增長力度的重要基礎素材。

(2) 兩會后,全年國內政策展望趨于清晰,美聯儲緊縮邊界卻未必能完全看清。

(3) 兩會后,一季報預期驗證期到來,挖掘可以外推的高景氣成為機構投資者的重點工作。

2. 一季報新能源驗證分化的基本面,足夠支撐板塊反彈延續嗎?尋找新的市場主線,哪些方向是種子選手?

年初以來,新能源各細分領域普跌,全年依然有供需緊平衡預期、盈利能力有望繼續改善的方向(鋰、電池化學品、光伏輔材、風電),并未體現出優勢。這反映出以基本面分化預期為引子,微觀結構問題發酵才是主要矛盾,在公募2021 年底全面超配新能源各細分領域的情況下,基本面分化就意味著公募面臨較大的減倉調倉壓力,這會帶來陣痛,傷害總體賺錢效應,引發風險偏好回落。

后續我們會重點關注:食品飲料、計算機、消費電子。

3. 年初以來,事件性利空不斷,這種情況該如何理解?

長期問題就在那里,事件沖擊難免時有發生。美聯儲緊縮預期22H1 就會發酵,也許超市場預期,但在我們的框架中本就是基準假設(詳見我們2021 年12 月18日發布的2022 年A 股投資策略《浴火·重生》)。國際關系復雜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背后是全球缺乏新的經濟增長點 + 中國國際競爭力增強,也加速了全球問題的暴露。中國經濟結構調整進入深水區,維持醫保支出的持續性,規范互聯網行業發展,難免動到既得利益。

事件沖擊的密度有偶然性,但發生是必然的。變化更大的東西,是股票市場抵御事件性沖擊的能力。2021 年基本面趨勢向上,長期樂觀預期有短期支撐,市場抵御事件性沖擊的能力當然是強的。而2022 年基本面趨勢向下,市場對短期變化的關注度提升。長期問題的短期映射就會明顯擾動市場預期。“長期問題不重要”,“長期問題已出清”,這兩句話在2022 年都非常危險。這個年份,更審慎的評估市場的安全邊際,總是沒錯的。

(文章來源:上海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

關鍵詞: 申萬宏源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