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業界 >

如何看待物價“剪刀差”持續收窄 結構性通脹壓力得到緩解

2022-03-19 07:44:50    來源:經濟日報

如何看待物價“剪刀差”持續收窄

2月份物價“剪刀差”持續收窄,意味著上下游價格走勢趨于協調,有助于減輕部分中下游企業生產投入成本壓力,結構性通脹壓力得到緩解。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物價數據顯示,2月份CPI同比上漲0.9%,PPI同比上漲8.8%,在PPI連續4個月回落,CPI保持基本穩定的情況下,二者“剪刀差”進一步收窄至7.9個百分點,較2021年10月份的高值收窄了4.1個百分點。物價“剪刀差”的持續收窄,意味著上下游價格走勢趨于協調,有助于減輕部分中下游企業生產投入成本壓力,結構性通脹壓力得到緩解。

2021年以來,我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優化和落實助企紓困政策,并采取了供需調節、市場監管、預期引導等一系列保供穩價措施,取得積極成效。今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等相關部門又發布了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措施18條、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措施43條,政策的落實效果也將逐步顯現。

但也要看到,大宗商品價格仍處高位,幫助中小企業減負紓困還需持續努力。2月份PPI環比由降轉漲,上漲了0.5%,其中生產資料價格由下降0.2%轉為上漲0.7%,生活資料價格由持平轉為上漲0.1%;CPI環比漲幅也較上月擴大了0.2個百分點。此前發布的2月份制造業PMI數據顯示,市場需求整體回升,企業對后市預期樂觀,但反映原材料成本高、勞動力成本高、資金緊張問題的企業比重分別為60.2%、36.3%和32.0%,均比上月有所增加。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受新冠疫情、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特別是地緣沖突加劇等多重因素共同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形勢更加嚴峻復雜和不確定,對做好國內保供穩價工作形成新的挑戰。尤其是,中小企業發展基礎還不牢固,仍面臨市場需求不足、成本上升、應收賬款回款難、招工難、用工貴等突出問題。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減負紓困等政策,夯實經濟穩定運行、質量提升的基礎”“延續實施扶持制造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減稅降費政策,并提高減免幅度、擴大適用范圍”,并要求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有效支持,推動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

一方面,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有機結合,千方百計推進助企紓困,多措并舉穩住市場預期。綜合施策、精準調控,切實落實財政稅費、金融信貸、保供穩價等助企紓困政策,確保政策實施順暢通達、企業切實受惠。另一方面,我國實現全年3%左右的物價調控目標具有堅實基礎,但還需關注全球通脹高企帶來的輸入性通脹風險,以及PPI向下游傳導對CPI的影響,做好民生商品的保供穩價。

關鍵詞: 供給沖擊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