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要聞 >

全球熱頭條丨藍山:“五級聯動”筑牢防汛安全防線

2023-06-25 11:20:03    來源:湖南日報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楊雄春


(資料圖片)

一線有“汛”事,提前把崗還。端午假期,藍山縣降下暴雨。6月21日8點至23日晚8點,全縣60小時降雨量最大區域達212.6毫米。

汛情就是命令。該縣聞汛而動,集結抗洪,落實防汛抗災縣、鎮、村、組、戶“五級聯動”機制。全縣干部取消休假,提前到崗到位,與群眾肩并肩,防大汛、抗洪災,把擔當寫在鄉村田野,全力守護湘江源頭安瀾。截至23日晚上11點,全縣已組織轉移群眾46戶83人,護航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不舍晝夜,緊盯汛情抓調度

這幾天,藍山縣防汛抗旱指揮部晚上的燈整夜長明,通宵達旦。白天,指揮部人員進村排查險情,敦促各鄉鎮除險保安;晚上,開展防汛集中會商,觀察氣象云圖,分析汛情變化,制定防范措施,布置抗洪計劃,常常一忙就忘了時間。

為掌握各鄉鎮防汛抗洪值班值守情況,指揮部與鄉鎮開展視頻會商,在線實時收集數據,解答疑難問題,布置搶險任務,精準無縫對接,經常忙碌到深夜。

“今晚有大暴雨,縣級領導到鄉鎮坐鎮指揮,隱患區域人員必須全部轉移。”22日晚,指揮部一聲令下,14個鄉鎮馬上開展安全避險轉移核查,對照“四個一律”標準,實行應轉盡轉。

23日,藍山縣防汛應急響應由Ⅳ級提升至Ⅲ級,強降雨再度來襲。“汛情面前,我們必須與老百姓在一起,用我們的辛苦指數,換老百姓的安全指數。”當晚,該縣30多名縣處級干部連夜摸黑進村入戶,后盾單位人員緊跟腳步,核查地質災害隱患點,組織危險區域人員及時轉移避險。

“搶險隊員集結完畢,隨時可以出動支援鄉鎮抗洪搶險。”該縣人武部訓練場,裝備齊整的100名縣應急連搶險隊員火速集結,整裝待發。應急搶險救援倉庫,價值800多萬元的抗洪搶險物資清點完畢,隨時可派發至抗洪一線。

“防汛抗災認識再深化,責任再壓實,措施再強化,紀律再嚴明,確保不發生人員傷亡。”一聲指揮動員令,千名干部進村來。村口,河邊,屋檐下,黨員干部踏雨進村,冒雨巡村,為鄉村安全“把脈問診”,保駕護航。

不辭辛勞,心懷百姓護安全

“老黃,今晚的雨太大了,你先到村里活動中心住上幾天,那里有電有水,比你這里安全。”在藍山縣太平圩鎮石磳村,面對倔脾氣的村民,30歲的鎮干部邱爭南并不氣餒,他從下午5點開始做工作,引導存在安全隱患的村民轉移避險,直到請派出所民警支援,終于在晚上10:40將黃氏兄弟三口人安全轉移。

暴雨來臨,像邱爭南一樣,藍山縣14個鄉鎮1000多名鄉村干部迅速就位,堅守一線,防汛巡邏,排險除險,為群眾安全奔波,不辭辛勞。

太平圩鎮提前組織排查安全隱患區域,對房屋及周圍環境存在安全隱患的村民進行登記造冊。暴雨來臨前,安排基層干部一對一為村民提供“叫應”“叫醒”服務,組織村民安全轉移避險。截至22日下午,已轉移5戶10人。

湘江源瑤族鄉推行防汛抗災“四個一”應急響應機制,明確一名轉移責任人、一名監測人員、一名吹哨人員、一名聯戶村民代表,對山洪及地質災害影響區群眾建立互助幫扶臺賬,確保隱患點群眾及時轉移。

在湘江源瑤族鄉高源村,年近七旬的趙冬仔,與87歲高齡母親居住的鴨婆洞自然村是山洪災害風險隱患點,門口未通水泥路,轉移避險不便。住在同一村的黨員趙遠奇,主動將趙冬仔母子接到自己家里避險。“遠親不如近鄰。”目前,湘江源瑤族鄉已有60多名黨員干部和志愿者投入防汛抗災一線,成功轉移村民6戶10人。

所城鎮將防汛責任細化到人,明確各村網格區和包保責任人,并準備了57套救生衣、40余把鐵鍬、21輛大型應急機械等救援物資,確保防汛抗災萬無一失。

不落一人,轉移群眾避險情

一面銅鑼,一臺“村村響”廣播,一把哨子,一支搶險救援隊伍。面對汛情,全縣各村做足準備,開展防汛演練,宣傳避險方法,排查安全隱患,隨時“叫應”“叫醒”。

大雨滂沱,夜黑似漆。背靠石頭嶺的太平圩鎮石磳村,成為安全隱患排查的重點區域,村黨支部副書記厲子標怎么也睡不著。50多歲的厲繼解家住房地勢較低,隨時存在被水淹的危險。厲子標翻身起床,冒雨敲門,與鎮干部一起將厲繼解夫婦送到縣城的女兒家。

第二天早上,厲子標發現厲小毛家的房子上游一道石墻被洪水沖開一個大口子,隨時有發生泥石流的危險。厲子標及時上門,勸說厲小毛一家四口轉移到親戚家借住避險。經村組干部配合,石磳村存在安全隱患的4戶9人已及時安全轉移。

入夜,暴雨一陣接著一陣。在太平圩鎮下岐村,89歲的陳派美老人獨居老房子,長期臥床,行動不便,門口的河道隨時有可能漲水進房。村黨支部及時找到陳派美老人的兒子唐立六兩兄弟,將老人背到其兒子家的新房住下。

在湘江源瑤族鄉桐村,年過八旬的留守老人李子仁、盤新妹家的住房周邊有山體滑坡危險。桐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趙昌宏上門排查隱患,并安排一名黨員監測吹哨,一名村民代表負責組織轉移,確保老人安全度汛。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