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要聞 >

全球觀天下!CCER 年內重啟,希望這次不是“狼來了”

2023-07-02 10:48:49    來源:36氪

文 | 王方玉

編輯 | 蘇建勛

暫停 6 年后,備受關注的 CCER 市場將于年內重新啟動。


【資料圖】

6 月 29 日,生態環境部召開了本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在會上表示,將加快推動各項制度和基礎設施建設,力爭今年年內盡早啟動 CCER 市場,維護市場誠信、公平、透明。

CCER,即核證自愿減排量(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是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的交易產品,包括了可再生能源、林業碳匯、甲烷減排、節能增效等項目所減少的碳排放。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相比,CCER 市場是自愿,而后者是強制,兩者共同構成了我國的碳交易體系。

據悉,目前 CCER 的制度建設、方法學遴選,以及交易平臺籌備等工作進展順利,全國統一的自愿減排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已完成初步驗收,具備了上線運行的基本條件。有媒體援引業內人士消息指出,CCER 平臺最早今年 7 月有望上線。

我國碳交易市場結構

我國 CCER 市場曾于 2012 年上線,2017 年 3 月項目申請暫停,截至目前已有 6 年。這期間,我國提出了我國提出 "2030 年前實現碳達峰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 " 的目標,社會各界對于 CCER 重啟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清新資本創始合伙人胡宇晨曾在接受 36 碳采訪時表示,碳市場的目的是通過金融工具和市場機制的方式促進碳減排,它本質上是增加高排放企業的排放成本。成本越高,企業去節能改造的動力就越強。另一方面,碳市場能給新能源、低碳資產增加額外收益,形成正向資金流。

從 CCER 項目范圍來看,風電、光伏、林業、環保等行業都有望受益于 CCER 的重啟。尤其是林業碳匯,36 碳了解到,過去兩年,全國多地的上市公司、中介公司、碳資產管理公司都在搶奪林業資源,等待 CCER 重啟后參與交易。

根據生態環境部編制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報告》,第一個履約周期共有 847 家重點排放單位存在配額缺口,累計使用 CCER 約 3273 萬噸用于配額清繳抵消。抵消機制為風電、光伏、林業碳匯等 189 個 CCER 項目的業主或相關經營主體帶來收益約 9.8 億元。

此外,作為中國自愿減排市場中最為核心的碳金融產品,CCER 還能夠為金融機構、碳資產管理機構、第三方咨詢機構等市場主體參與國內碳市場提供工具。近兩年,國內碳資產管理賽道得到蓬勃發展,也成為一級市場上熱門的細分賽道。

機構民生證券指出,近年來 CCER 暫停登記后市場存量緊缺,CCER 市場價格大幅上漲。據粗略估算 CCER 交易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200 億元。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