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業界 >

八大券商主題策略:關注家庭感冒用藥類標的!下一階段的防疫主題相關重點曝光|全球通訊

2022-12-16 15:50:52    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

每日主題策略討論,東方財富網匯總八大券商觀點,揭秘行業現狀,觀察行情走勢,提前為您把脈A股。


(資料圖)

天風證券:下一階段的防疫主題相關重點或將是“醫院治療”!

防疫主題預計仍將反復交易,把握治療場景的主線切換。隨著疫情的持續演繹,尤其是在投資者個人體驗的積累和傳播下,我們預計新冠相關的主題性投資機會有望持續演繹,回顧本輪防疫主題脈絡,我們認為大致已走過三個階段:預防(疫苗)、醫療儲備(醫療基建、小分子藥物)、居家診療(連鎖藥店、感冒藥、抗原、退燒藥),參照其他地區的疫情演化過程,我們認為下一階段的防疫主題相關重點或將是——醫院治療(醫院床位、治療設備、治療藥物)。

疫情終將過去,樂觀期待未來。盡管疫情帶來的短期沖擊仍在,但從中期看,終端的需求,尤其是剛性需求將在可預見的未來逐步恢復,以我們持續動態跟蹤的跨省異地就醫人次(反應剛性醫藥需求的情況)來看,醫院端的嚴肅醫療需求從2023年Q1開始有望復蘇反彈。與此同時,新冠疫情帶來的公眾對疾病認識變化,也將給我們提供新的投資視角。

華鑫證券:推薦防疫相關的中藥板塊 關注家庭感冒用藥類標的

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毒性已較低,逐步放開已是大勢所趨,但民眾對新冠的認知仍需時間消化,短期將極大刺激家庭儲備用藥需求。若未來正式放開后,感染人群增加,需求將從儲備轉向使用。按照目前海外感染比例,30%~40%人口感染,病毒傳播速度才會逐步下降,用藥治療和預防的人群預計將過1 億人,新增治療用藥市場預計超過500 億元。

推薦防疫相關的中藥板塊。利好家庭感冒用藥,輕中癥患者主要癥狀為發燒、咽喉痛、癢、干咳和頭痛等癥狀,與普通感冒癥狀類似。感冒類中藥品類包括連花清瘟、蒲地藍等,推薦【以嶺藥業】、濟川藥業;上游清熱解毒類中藥材的漲價彈性,重點推薦【珍寶島】。

獲得新增線下流量,推薦零售藥房。家庭購藥儲備+感冒用藥管理放開,客流增加,尤其是感冒用藥銷售快速提高。若未來感染人數增加,線下O2O 模式可能承擔部分就診需求。推薦【老百姓】、健之佳等。

東吳證券:目前互聯網醫療的滲透率尚有較大提升空間 醫藥電商和在線診療賽道均有望迎來增長

目前互聯網醫療的滲透率尚有較大提升空間,隨著國家對“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大力支持和后疫情時代的到來,醫藥電商和在線診療賽道均有望迎來增長。互聯網醫療三大巨頭各有優勢,平安好醫生是在線問診龍頭,背靠平安集團,擁有I 端和B 端資源客戶,看好B 端客戶轉化率提升;京東健康強于供應鏈,物流基礎設施上優勢明顯,自營模式優勢有望凸顯;阿里健康強于流量和生態,其追溯業務、智慧醫療、醫保電子憑證等輔助性業務有利于賦能主業。

國盛證券:抗疫復蘇交替演繹 再平衡逐步加配拐點復蘇類資產

醫藥板塊的價格政策周期是過去最大的壓制因素和不確定性的來源,2018年以來支付端政策對行業的擾動沖擊在逐步弱化。

藥品板塊中化藥仿制藥早期受影響較大,但隨著存量消化后國產創新創造新增量,未來板塊有望進入新的抬升期;醫療器械部分集采啟動較早領域所受影響已進入尾聲階段,而后續集采常態化的同時也在持續優化;另一方面,設備貼息貸款、鼓勵進口替代等政策將長期利于醫療器械行業發展。

醫療服務“雙減”文件落地后政策風險擔憂持續,但是政策鼓勵社會化辦醫的態度沒有改變,2023年政策徹底轉向壓制的可能性極小;消費醫療集采范圍確定擴大,但降價幅度相對溫和,有望實現以量換價。

東北證券:國內抗原檢測需求有望迎來快速釋放期 相關廠家有望長期受益

我們認為,前期受到疫情管控負面影響的醫療服務行業將迎來復蘇期,此外防疫工具包(抗原檢測、中藥等)需求有望顯著提升,并為藥店、在線醫療等下游行業帶來較強經濟流量,上述板塊相關受益龍頭有望回歸投資主線,建議重點關注。

防疫措施不斷優化,醫藥零售及醫藥電商板塊有望收益;疫情防控優化,藥房拓店節奏有望修復乃至提升,受疫情反復影響的新店盈利周期有望改善。目前管制措施逐漸寬松,但群眾用藥及抗疫物資需求不減,線下藥房客流量有望逐步增加。此外,我們注意到,多地通過互聯網平臺購買“四類藥品”不再需要實名登記信息,考慮到便利性、價格因素及庫存狀態等因素,線上平臺仍是囤購OTC 藥品的重要渠道之一。我們認為在當前在優化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我國線上問診頻次有望逐步提高。

國內抗原檢測需求有望迎來快速釋放期,相關廠家有望長期受益;隨著防疫政策的調整,新冠抗原檢測有望成為重要防疫補充方案,根據相關報道,2022 年入冬以來,新冠抗原產業鏈需求端呈現回暖趨勢,我們認為隨著抗疫政策的持續優化,國內抗原檢測需求有望迎來快速釋放期;新冠抗原試劑盒不僅為廠家帶來充沛現金流,有力支撐相關公司的產能建設、研發項目推進,同時品牌力得到大幅強化,相關廠家有望實現長期受益。

疫情防控政策調整有望提高群眾備藥意識,終端需求可能為感冒止咳類OTC 中成藥公司帶來業績彈性。我們通過梳理有關報道,發現在石家莊和廣州兩地的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以后,部分感冒止咳類相關中成藥如連花清瘟等,需求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刺激。長期來看,中成藥有望進一步擴大在呼吸系統領域用藥的優勢地位。

國元證券:醫藥板塊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 重點看好四大賽道

醫藥板塊處于“政策底+業績底+估值底”,預計后續政策有望繼續超預期,持續帶動情緒修復,同時,隨著疫情的逐步緩解,2023年醫藥行業經營向上趨勢顯著,業績有望快速恢復,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我們重點看好中藥、自主可控、醫療新基建和消費醫療四大賽道。

中藥:政策利好加速跑,守正創新謀發展。近幾年中藥行業利好政策頻頻出臺,中成藥集采降價溫和,中藥配方顆粒結束試點等,共同帶動行業快速發展。從企業層面來看,近幾年很多中藥企業開啟改革,經營活力提升,業績迎來拐點。建議重點關注國企改革+提價、中藥創新和中藥配方顆粒等領域。

自主可控:醫療器械自主創新,進口取代持續加速。隨著我國醫療器械企業的逐步突破,擁有高技術壁壘的醫療器械領域迎來進口替代加速的新機遇,且空間較大,競爭格局好,擁有技術優勢的先發企業有望迎來高速發展。建議重點關注醫學影像、質譜儀、內窺鏡和基因測序儀等領域。

醫療新基建:公共衛生資源緊缺,催生萬億大市場。2020年開始的疫情凸顯我國在公共醫療衛生領域的短板,十四五規劃進一步加大了在醫療領域的投入,我國醫院建設進入高潮,新醫院集中在2023年和2024年完工,帶動近萬億市場。建議重點關注醫療凈化領域和智慧藥房領域。

消費醫療:科學防控保民生,美好生活正復蘇。進入2022年,隨著新冠病毒傳播能力的增強,疫情防控的趨嚴對消費醫療的影響也隨之凸顯。目前,我國針對疫情防控的政策逐步調整,隨著疫情后續的逐步消除,醫療消費領域有望迎來反彈,建議關注角膜塑形鏡、脫敏治療、腸外營養和維生素AD滴劑等領域。

上海證券:疫苗、藥品、抗原檢測等防疫相關品種需求將有所增長

防疫政策優化調整的背景下,相關指導文件陸續出臺。奧密克戎變異株致病性顯著減弱,傳播能力明顯增強,一些地區的疫情規模較大,防控形勢嚴峻復雜。在保障社會正常運轉和基本醫療服務的情況下,疫苗、藥品、抗原檢測等防疫相關品種需求將有所增長。建議關注:康希諾、麗珠集團、華潤三九、以嶺藥業、濟川藥業、萬孚生物、東方生物、熱景生物等。

國聯證券:外延內生共驅連鎖藥店疫后快速復蘇

藥店行業在需求端受益于中國老齡化程度加劇和購藥需求增加,同時在供給端受到處方外流和行業集中度提升兩方面因素的催化,長期有較大成長空間。頭部企業經營穩健,2017-2021 年六家上市公司營收、凈利潤持續增長,CAGR 均值分別為23%和19%,同時疫情后公司營收、利潤得到逐季改善,2022Q3 分別同比增長23%和27%,考慮公司現金流充裕,費用改善,利潤率穩定,未來盈利能力有望持續。我們推薦門店擴張速度較快,業績彈性較大,且具備投資性價比的企業,如老百姓、健之佳等;建議關注連鎖藥店頭部企業,如益豐藥房、大參林、一心堂等。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