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新面孔】全國人大代表田軒解讀政府工作報告:提振信心促消費 經濟復蘇將是今年主旋律
中國網財經3月9日訊(記者 暢帥帥)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學者加代表雙重身份,他怎么看待政府工作報告關于穩增長、民營企業以及5%左右的GDP增長目標?中國網財經對他進行了專訪。
(資料圖)
提振信心要打組合拳
中國網財經: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實施 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做好 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 運行整體好轉。 提振信心、經濟復蘇是今年的主旋律,您覺得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提振信心,尤其是資本市場的信心?
田軒: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了,現在內需不足還是首要的問題,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的位置上,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目標定在“5%左右”,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提振信心、復蘇經濟,或者說回到疫情前的發展正軌,將會是今年的主旋律。
在企業端恢復內需、提升信心,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做好企業減稅降費的工作,提升投資活力。
從消費者來說,我們應該重點幫扶創造多數工作崗位的中小企業,尤其民營企業。對中小企業的幫扶是加強就業市場的保證措施,從而能夠提振消費的信心。
從資本市場角度看,要以經濟復蘇政策為指引,積極引導市場預期,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不能大水漫灌,要保證流動性的合理充裕。在財政政策上優化組合赤字、專項債、貼息等一些工具,保證財政政策支出的強度。
同時資本市場改革也要基于全面注冊制推進的情況,持續豐富完善不同板塊之間的上市條件,逐步完善各板塊的交易制度,進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引導各類中長期資金的入市,實際上,我們還是希望有更多“耐心的資本”、中長期的資本,以及大的機構投資者進入到資本市場。
我覺得這一系列組合拳做出來將能夠提振信心,尤其是資本市場的信心。
復蘇關鍵點在于提振內需、拉動消費
中國網財經:您認為經濟復蘇的關鍵點有哪些?復蘇速度會受到什么因素的影響?
田軒:今年經濟復蘇的關鍵點在于提振內需。我國經濟發展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需求不足,需求不足主要是內需不足,而內需又包含消費和投資,其實最為主要又是消費的不足。所以我認為復蘇的關鍵點就是消費拉動效應是否能夠達到預期。
關于影響經濟復蘇速度的因素,包括內外兩個方面。外部因素是我們現在所處的外部環境充滿不確定性,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震蕩,輸入性的通脹壓力仍然比較大,外需邊際走弱,這些都會對國內的經濟環境產生負面影響,會削弱我們提振經濟政策的效果。
從內部因素來說,目前我國面臨資金供需錯配,中長期貸款差異化明顯,信貸政策的傳導機制仍然存在堵點,精細化的政策作用可能受限,阻礙有效投資,最終不利于提振消費政策的落實。
同時,對于促消費的具體措施,我認為要從三個角度看:
一個是要讓老百姓叫有錢花。從短期來看,有錢花實際上就是要擴大就業,讓老百姓有穩定的收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要創造1200萬個新增就業機會。老百姓有了工作,就有一個穩定的現金流,這樣才有錢去花。所以短期內我們要大力提升就業。
二是從中長期來說,要讓老百姓敢花錢。我們要思考為什么老百姓不敢花錢?當然有中國歷史形成的原因,儲蓄率相對比較高,但是客觀上講,我們也確確實實有一些讓老百姓不敢花錢的所謂“幾座大山”。比如說像住房、養老、托育、教育、醫療等,這些都是讓老百姓不敢花錢的“大山”,所以我覺得從民生角度講,應該解決老百姓的后顧之憂,讓他敢花錢。
第三方面是有地方花錢。實際上就是從供給側、供給端要提升消費的質量,創造新型的消費場景,讓老百姓提升消費的品質,實際上就是消費升級。讓老百姓能夠享受到更好的服務和商品,這樣他有地方去花錢。
總結來看,擴大內需在短期內我們要解決就業問題,中長期解決后顧之憂,同時提供更好的消費服務供給,這是提振內需,尤其是提振消費等重要抓手。
為民企營造健康穩定包容的市場環境
中國網財經: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及民營企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建設,離不開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您認為應該如何提振民 營企業的信心,如何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助力經濟復蘇?
田軒: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貢獻了50% 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可以看到,民營企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客觀上講,因為三年疫情,民營企業或者民營經濟出現預期不穩、信心不足的情況,政府工作報告也強調,我們要穩定民營企業家的預期,提振他們的信心,我覺得這是當前工作重要的抓手。
如何提振民營企業的信心?我認為是要從多方面營造一個更加健康穩定包容的市場環境。我在我的代表建議里也提了,一方面要調整民營經濟的戰略定位,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都要健康的發展,要支持非公有經濟經濟的發展。
經過40多年的發展,我們需要給民營經濟一個更重要的戰略定位,來保證民營企業社會身份地位的公正性,完善頂層設計和制度,按照公平、公開、公正的法制化、市場化的原則,保證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穩定。同時,我們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商業各方面的供給和服務質量,促成開放有序公平競爭,秩序規范的市場格局。
第二個要強化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的保護。落實市場化、法制化的思維,完善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的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機構體系的建設,鼓勵民營資本在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方向的領域來加大投資。第二條實際上就是法制化,要更好地保護民營企業家。
第三方面,這三年很多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的民營企業出現了經營困難,所以我們要建立筑企紓困的常態化機制,降低民營企業制度性交易和經營的成本,幫助民營企業減負擔。同時要鼓勵社會力量,以市場化的手段來參與民間投資,充分釋放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力。
“5%左右”GDP目標是留有余地的
中國網財經:今年GDP增速目標設定的是“5%左右”,您怎么評價這一目標?
田軒:今年我們將GDP增速目標設定為“5%左右”,首先肯定是非常合理的,它是基于我們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等因素綜合考量,同時我覺得是相對謹慎的。
當然5%也有一個很好的象征意義,有學者做過一個測算,我們要達到2035的發展目標,那么我們基本上是相當于中等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由此推算,從2020年開始,這15年我們平均的GDP增長率應該是4.8%。今年定在“5%左右”是比平均增長率高一些的,實際上也是和我們國家潛在經濟增長相匹配的。
我們測算我國的潛在經濟增長率是在5.3%-5.5%,所以總體來說,我覺得“5%左右”是留有余地的,我對我國2023年能夠實現這樣一個很好的經濟增長非常有信心,相信我們的經濟增長目標能夠順利實現。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兩會新面孔】全國人大代表田軒解讀政...
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學者加... -
當前聚焦:【小財“跑”兩會】“外交天...
新任外交部長首次亮相全國兩會外長記者會,這場發布會人多到加滿椅... -
中國人壽2022年涉農保險保障超35萬億元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 -
美德媒體爆料親烏組織破壞“北溪” 世...
美國知名調查記者西摩·赫什2月上旬披露自己的調查結果,指責“北溪... -
中方已完成所有大熊貓“丫丫”回國審批事項
連日來,旅美大熊貓“丫丫”的情況牽動著億萬國人的心,“丫丫”即... -
六部門首次發布操作指南保障女職工權益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姜琳)在3月8日國際勞動婦女節當天,人力資... -
中消協發布2022年個人信息保護領域報告
央視網消息: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網站消息,3月8日,中消協發布《2022... -
全國快遞業務量突破200億件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記者戴小河)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3月8... -
今日熱文:QFII、社保、券商最新重倉股...
【QFII、社保、券商最新重倉股曝光!】Choice數據顯示,截至3月8日... -
【2023小財報兩會】第4期:節假日改革引...
近年來的全國兩會上,延長或增加假期相關建議是全國人大代表、政協... -
烏海海關“紙黃金”助力外貿企業走出去...
日前,烏海海關為內蒙古恒業成有機硅有限公司貨值約46 47萬元的八... -
環球熱資訊!阿拉騰達來委員:讓文化春...
政府工作報告在回顧過去5年的主要工作中提到,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 -
五大任務·春潮奔涌⑥乘勢聚能 釋放口...
迎著春天奔跑滿洲里口岸處處都是忙碌的身影陣陣鳴笛和一列列飛馳的... -
環球熱頭條丨第三十二屆內蒙古國際農業...
由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發展與研究促進會牽頭,聯合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 -
預算報告“敲重點” 2023年國家賬本這...
根據預算報告,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安排100625億元、增長3 6%... -
(兩會觀察)中國密集釋放政策信號提振...
經濟反彈或好于預期提振市場信心根本之策,在于使經濟增長重回合理... -
五集政論片《中國的民主》第三集《人民...
民主決策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一環。在中國,察民情、聽民聲、順... -
快播:3月8日龍虎榜揭秘:9800萬搶籌安...
【3月8日龍虎榜揭秘】上榜龍虎榜個股中,資金凈流入最多的是安妮股... -
生命之花,在病房綻放——廣州慈惠醫院...
女性是家里的半邊天,肩負著工作和家庭的重任,但女性也是一個脆弱... -
六位一體診療模式,為患者提供最優的診...
隨著重癥醫學的發展,我國危重癥患者生存率明顯升高,然而ICU后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