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資本 >

全球時訊:山水畫中的冷暖技法

2023-06-24 02:49:36    來源:書畫鑒賞典評收藏

山水畫中有溫度,可以讓人感覺到冷暖變化。比如看到一幅冬景山水,會有冷的感覺,仿佛耳畔傳來北風呼嘯的聲音。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周掄園畫過一幅《寒江獨釣》,以古詩為題進行創作。看著畫中孤零零的漁翁,體會一下漁翁的心境,哪怕天寒地凍,還要保持不屈的姿態。

寄托情懷,讓山水畫超越了風景畫,有了感情有了想象空間。

看山水畫,可以品出人生哲理。畫中的冷暖,何嘗不是人生路上的冷暖。山水畫的核心不是還原自然景物,而是闡釋文化精神。

欣賞一幅山水,首先看筆墨,其次看意境。于是畫中的冷暖,就成了讀懂一幅畫的“鑰匙”。

周掄園 寒江獨釣

高山流水,紅葉滿山,看到這樣的秋景山水,你會想到什么?欣賞一幅畫,要讀懂畫家的心思,也就是筆墨精神。

雄偉的高山,明艷的紅樹,讓畫中山水充滿靈性。遠景一抹紅霞,山中一縷煙云,讓畫面有了暖意。秋山秋林自多情,展現出生命的力量。

這是山水畫特有的魅力,畫家通過描繪自然,圖解熱愛生命的主題。中景處有一間書齋,怎么找也找不到通往書齋的山路。

違背了客觀規律的畫面,仍然讓人覺得真實可信。張石園畫的是人生理想,那種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才是他想要表達的觀點。

張石園 秋山紅樹

技法精妙絕倫,才能準確地傳遞出所思所想。很早以前,國畫家就確立了“師造化”的信條。

近代名家袁松年畫過一幅《江山積雪》,闡釋山水畫與人文精神的關系。傳統文人受儒家、道家文化影響很大,信奉“道法自然”的理念。

文人中的榜樣被稱為謙謙君子,恬然灑脫、高尚脫俗,就像畫中的雪山成為人們膜拜的榜樣。

人們常說,寄情于山水。其實這句話也可以反過來理解,山水也是情感的具象外化。

人生多坎坷,人生多波折,走過去才能看到絕美的景色。天地肅穆蕭瑟,無畏嚴寒,看到了人間仙境。

這是人生的態度,這是把山水當成寄托之物,表達人的精神境界。

袁松年 江山積雪

也許有人會說,傳統畫家尤其是文人畫家,喜歡在畫中描繪隱逸生活,孤獨寂寞,他們的人生是悲觀的,是冷酷的。

果真如此嗎,恐怕未必啊。畫家往往是感情特別敏感的群體,他們超脫情感,觀看天地景色。

哪怕是隱逸山林,未必就全都表達悲涼絕望。看看這幅袁培基畫的《幽窗觀鶴》,清冷的景色,溫暖的情韻。

他在宣泄隱居山林的平和淡然,筆墨上傳達出一種清爽味道。悲觀無奈,只是這幅畫的表象,描繪自然靈性才是他真正的創作意圖。

袁培基 幽窗觀鶴

其實,哪怕在畫中表達痛苦心態也無可厚非。畢竟四季流轉,冷熱交替才是真實的自然。

只要畫中承載了真情,都會有超然的美感。看看余紹宋筆下的秋山秋色,構圖模仿倪瓚,筆墨模仿黃公望,展示文人的復雜心思。

這樣的畫,無法感知到是冷是暖,是一種彷徨的感覺。散淡,靜謐,落寞,自在,達到了雅逸清高的境界。

是不是完全還原自然景物不重要,是不是自由表達很重要。由此,一幅簡單的水墨山水畫有了精神感召力。

余紹宋 秋山圖

好的山水畫,有神、有意、有韻。籠統而言,這些就是文人韻致。畫中有了溫度,就有了感情,就有了生命力。

感受畫中的溫度,就是體會人生的冷暖。漫步人生路,如果你淺嘗輒止,看到的都是寒冷。如果你無畏前行,跨過冷暖交織的瞬間,就能看到無限風光。

尤小云 孤舟江雪

國畫山水在藝術性上遠超西方山水畫,國畫山水中有人生、有思想、有精神。

感受畫中冷暖,體會山水畫的感染力,與畫家產生共鳴,這就是山水畫讓人動心的秘密。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