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資本 >

制造業20強排名!蘇州、東莞、佛山、無錫,出圈了! 每日資訊

2023-06-24 13:22:53    來源:財經白話

?作者:子非魚


(資料圖)

01 | 深圳,工業第一城

產業是城市的靈魂。

有一種觀點是,“城市”,是先有“市”后有“城”,并且“城”因為“市”才能存活下去。而這里的市,就是指貿易,而貿易的根本則是產業。沒有產業,買賣便無可依托。

所以,產業對于城市重要性無以復加。城市的興盛,必然是產業的興盛,比如深圳、蘇州、東莞、佛山、無錫等城市。

城市的衰弱,必然也是產業衰弱引發的。比如美國的底特律,英國的利物浦、中國的玉門與鶴崗等等城市。

至于人口的流向,則是產業作用的果。產業是經濟與人口的基石,沒有產業,經濟發展無從發力,無法提供就業,也就無法吸引人口。

產業強,則城市強,產業有潛力,則城市有潛力。

這篇文章,就來看看,中國內地城市中,誰的產業最強。

從工業增加值角度來看,產業最強的無疑是深圳、上海、蘇州等城市。2022年工業增加值十強城市分別是深圳、上海、蘇州、重慶、廣州、佛山、寧波、無錫、東莞、泉州。

其中深圳是全國工業增加值和工業總產值的雙料冠軍,堪稱中國產業第一強市。

以上只是總的工業力量,也即工業的廣度和厚度。

不妨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看,城市具有的千億制造業產業數量。千億制造業產業數量越多,意味著這個城市能夠拿得出手、能打的產業越多,經濟發展的利器也就越多。

在這個層面上,蘇州最牛,穩居全國第一。

02 | 蘇州、東莞、佛山、無錫,出圈了

證券時報最新根據各城市統計局披露的總產值和營業收入數據(有的城市沒有披露產值,只披露了營業收入,帶*號的為營業收入),梳理幾組數據。

其中蘇州擁有11個能打的千億產業,11個千億產業總產值高達34547億元,位居全國第一;深圳擁有6個千億產業,總產值33805億元,以總產值排名位居第二;上海第三。

位居前十的還有東莞、重慶、佛山、北京、無錫、寧波、天津。

蘇州、東莞、佛山、無錫能以地級市的身份躋身制造業產業強市十強陣容,實力相當強悍。

制造業產業20強城市第11至第20名分別是廣州、泉州、唐山、武漢、南京、成都、鄭州、常州、杭州、長春。

10個產業強城,南方8個,北方2個。長三角4個,珠三角3個,京津冀2個,成渝地區1個。

從省市角度來看,人口第一大省、經濟第一強省廣東當仁不讓位居第一,全省有33個千億產業,總產值94398億元。

江蘇第二,上海第三,浙江第四,山東第五,福建第六,重慶第七,北京第八,河北第九,天津第十。

蘇州11個千億產業,分別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電器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汽車制造業,專業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金屬制品業,紡織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產值最高,產值12096億元,是蘇州最能打的產業。

但這一產業產值只有深圳的一半,深圳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產值24361億元,在這一產業上,無人能夠出其右。深圳不愧是IT之城,科創之城,全國科創看深圳,一點也不夸張。

從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深圳第一,蘇州第二,東莞第三,重慶第四,鄭州第五,上海第六,成都第七。

上海最能打的是汽車制造業。

中國的汽車發展史,青島是第一個嘗螃蟹的城市。公開資料顯示,早在19世紀末期,德國就將汽車引入了青島,青島成為了我國最先擁有汽車的城市。

但青島的汽車工業發展了一百多年,目前的總營業收入僅1232億元。

上海的汽車工業史雖然沒有青島長,但距今也有百年。1915年,德商寶昌公司在上海法租界內的寶昌路(今淮海路)228號設立,主營汽車的進口及修理。1918年,德商寶昌公司被英商利喴汽車公司收購,拉開了上海汽車工業的序幕。

目前,汽車制造業是上海最強產業,2021年的總產值為7553億元。

在汽車制造業上,上海第一,長春第二,廣州第三,重慶第四,武漢第五,沈陽第六。

東莞最能打的千億產業有7個,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位居第一,位居全國第三。

東莞不愧是和蘇州一起并稱為世界工廠的城市,強大的產業吸引了強大的人口。東莞,一個普普通通的地級市,人口已經超千萬,而且是住建部劃定的市區人口超500萬的特大城市。

東莞與蘇州再次驗證了,產業是人口的基石。

重慶能打的產業有9個,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和汽車制造業是重慶工業的兩張名片。

佛山有9個能打的千億產業,其中電器機械和器材制造業6538億元產值,全國最強。

北京有4個能打的產業,其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全國第一,醫藥制造業全國第一。

在單項冠軍上,泉州的皮革、皮毛。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全國第一,紡織服裝和服飾全國第一。

泉州,主打的是鞋服產業。晉江、石獅都是全國知名的鞋服產業基地。我們能夠知道的大多數國產鞋服品牌基本都來自泉州,比如安踏、特步、361度、匹克、喬丹、鴻星爾克、貴人鳥、德爾惠等等。

鄂爾多斯的煤炭開采與洗選業營業收入3909億元,全國第一,畢竟是煤炭之都。同樣為煤炭之都的榆林,其產值只有2075億元。

長沙的煙草全國第一,唐山的鋼鐵全國第一,東營的石油產業全國第一,等等。

此外,透過數據我們還能看清一些問題。比如在昨天寫武漢的文章中,很多后臺讀者以武漢成都對比,到底誰的產業更強。

從千億產業角度來看,武漢有5個千億產業,營業總收入9097億元。成都有3個千億產業,總營業收入7993億元。

武漢最能打的產業是汽車制造業,2021年營業收入為3195億元。成都最能打的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營業收入為5251億元。

武漢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不如成都,但其他產業都比成都要強。特別是汽車制造業,武漢是成都的2.4倍。

03 | 哪些城市的產業太過單一

產業是城市的靈魂,但一個城市如果過度依賴某一個產業,則存在結構性不合理。

在快速發展的世界中,沒有任何一個產業是牢靠的,要緊跟時代步伐,緊隨科技步伐,利用科技的力量賦能自身的產業升級,跟隨時代的改變而改變,才能立于潮頭之上。

長春,幾乎就靠汽車制造業。

汽車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73.1%,僅一汽的產值就占全市近55%,營業利潤更是占到全市工業利潤近九成。

鋼鐵之都唐山,轉型多少年了,目前還是依靠唐鐵吃飯。鋼鐵產業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57.7%。

鄂爾多斯、榆林的煤炭,東營的石油,泉州的鞋服產業,都是各自的扛把子產業。

產業強當然好,但過度依賴某個產業,就像投資把雞蛋放在了一個籃子里,風險系數很高。

想想看,過去十年的產能調整,干趴下了多少煤炭城市和鋼鐵城市。

泉州的服鞋產業在今年一季度,也顯現出了漏洞。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紡織紗線、織物及其制品出口同比下跌了14.3%,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同比下跌了12.51%,鞋靴出口同比下跌了9.84%。

這種背景下,依賴這些產業的泉州,今年1至2月份泉州進出口下降了13.7%,其中出口下降了14.3%。

最終表現在GDP上,泉州一季度GDP成為萬億GDP城市中唯一一個負增長的城市。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所以說,這些過度依賴某一個產業的城市,需要冷靜思考,需要快速行動起來,在繼續穩扎穩打優勢產業的同時,需要布局豐富其他產業。

唯有產業豐富,才能抵抗不確定性沖擊,才能增強自身的抗擊打能力。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