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資本 >

評論丨進一步推動商務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

2023-08-28 12:00:15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郭迎鋒(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

日前,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推動商務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商務信用經濟、商務信用管理、商務信用基礎建設等三大方面,就如何推動我國商務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具體工作部署。該《意見》的發布,在當前中國經濟處于“弱復蘇”的宏觀環境下,對促進供需銜接、提升流通效率、改善營商和消費環境、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具有重要作用。

商務誠信不但是我國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商務工作的重要基礎,也是我國良好營商環境的核心內容。商務誠信建設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健康、有序且透明的商務誠信環境,是我國各級政府與市場主體之間、市場主體之間、市場主體與消費者之間平衡關系的體現,也是現代社會契約精神的保障。

應該看到,目前在我國商務誠信建設依然面臨著諸多問題與挑戰。一是在地方政府與市場主體之間的交易環節,存在著一定的“不誠信”行為。從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發布的《關于完善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通知》來看,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在“政府采購、招標投標、招商引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產業扶持、政府投資等領域”,存在著“與民營企業簽訂的各類協議、合同中的違約毀約行為”。二是在不同市場主體之間存在諸多“不當”行為,在我國存在金融機構、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個體工商戶等不同市場交易主體,這些市場交易主體由于所有制成分、企業規模大小、上下游鏈條等不同原因,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和店大欺客的問題。三是在市場主體與消費者的交易環節,存在著信息不對稱所引起的消費欺詐和“大數據殺熟”等消費侵權現象、過度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等問題。

上述問題的產生,既有市場環境方面的原因,也有體制機制的原因,關鍵點在于不同商務市場主體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這是《意見》發布之后需要進一步解決的核心問題。

首先,提升商務信用經濟的技術能力,為市場經濟活動賦能。商務信用經濟屬于第三產業,它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所出現的市場活動主體,可以作為市場經濟主體參與到經濟活動中?!兑庖姟分刑岬降纳虡I保險、商業保理、信用擔保和信用評級機構等都屬于上述經濟的范疇。目前,《意見》已經營造了一定的商業誠信環境,為進一步給我國的市場經濟活動賦能,如何提升商務信用經濟的技術能力,就成為這些信用工具或產品領域下一步的一項核心任務。

其次,用商業信用手段,進一步促進我國消費的復蘇?!兑庖姟分刑岬?,要通過低利率的信用貸款手段,提高汽車、家電和家居的消費,這也是目前除房地產之外的消費大頭,短期內對我國的消費復蘇作用顯而易見,但首先要解決好收入與消費的“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其中的關鍵是消費預期的恢復,背后的機理是打通信息通道,衡量其中的融資成本,需要綜合考慮金融機構與商貿流通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

第三,通過商業信用為企業提供低成本的融資服務。作為市場經濟活躍性因素的中小微商貿流通企業,目前面臨著退出市場的經營困境。所以,首先要讓這些企業活下來。政府、行業協會和金融機構,都要為這些企業的低成本融資提供相應服務:地方政府要利用信用服務平臺,發揮增信支持作用;行業協會要發揮行業自律效用,發揮信用擔保作用;金融機構要通過大數據,提供專門的融資產品。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