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創投 >

海底撈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去年還被曝光“后廚危機”

2018-05-18 15:17:58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海底撈國際控股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據招股說明書,海底撈收益由2015年的57.57億元按35.9%的復合年增長率增至2016年的78.08億元,并進一步增至2017年的106.37億元;年度利潤由2015年的4.12億元增至2017年的11.94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70.5%。

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海底撈擁有及經營的餐廳數量達320家,包括中國內地的296家餐廳以及24家位于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韓國、日本及美國的餐廳。

“不差錢”的海底撈2011年曾有上市傳聞

據時代周報早前報道,最早有關海底撈計劃上市的消息來自于四川簡陽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的一則新聞。2012年3月,該網站上披露海底撈上市的計劃—“海底撈公司2011年實現營業收入22.46億元,納入簡陽實際稅收3800萬元,現海底撈已進入上市輔導期。”同年6月,簡陽市經信局在培育企業上市工作專題會議上透露,包括海底撈在內的6家企業被四川省政府金融辦列入重點改制上市企業。

簡陽市商貿局的相關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雖然海底撈早已完成股份制改造,但目前沒有海底撈計劃上市的相關消息。他回憶稱,5年前簡陽市商貿局曾對海底撈進行上市輔導工作,不過隨后就再無進展。“我們當然希望海底撈能成功上市,不過目前IPO排隊的企業數量太大,而且估計海底撈手上擁有充足的資金,所以在上市方面不太積極吧。”上述人士說道。

海底撈“不差錢”一說由此而來。

不過,張勇當時表示,有計劃將海底撈上市,但還不確定在哪里上市。張勇認為,目前并不是上市的最佳時間,他指出有些中國企業上市后幾乎馬上就失敗了。“等商業模式能夠盈利并可以更輕松地復制后,海底撈才會上市。”

也曾遭遇“后廚危機”

海底撈被人所稱道的,除了服務,還有它的食品安全,然而去年8月份,海底撈也曾因后廚衛生問題而陷入輿論漩渦。

2017年8月25日,法制晚報曝光了海底撈北京勁松店、太陽宮店有老鼠在后廚地上亂竄、打掃衛生的簸箕和餐具同池混洗、用顧客使用的火鍋漏勺掏下水道等問題。法制晚報在報道中表示這是記者在海底撈兩家門店暗訪近4個月看到的情形。

消息一經曝光,輿論一片嘩然。不過,海底撈方面反應迅速,在媒體曝光后的當天下午即作出回應,稱問題屬實、十分愧疚,已經部署全部門店的整改計劃。

時隔幾個月后,記者再次回訪發現,涉事門店加裝了視頻直播,顧客可以通過點餐用的iPad上也可以選擇實時直播后廚。店長表示顧客也可以簡單登記后進入后廚參觀、拍照等。

據新京報報道,彼時海底撈的整改行動系董事長張勇親自坐鎮整改。此外,張勇也曾在微博上表示:幾家火鍋店而已,能走多遠實在難說。過度關注增加了我們的生存難度。但我們會竭盡全力,努力改進。

張勇:餐飲競爭核心問題不是味道

據北京商報2012年的一篇報道,張勇曾坦言“擁有核心技術(服務能力)、專注精神以及良好人才機制和管理制度的企業,競爭對手才不容易學會”。

在2010年,網易財經也曾對張勇做過專訪,他不認為味道好是餐飲競爭的一個核心問題,因為口味南北方差異很大,或者是某一家子里面都有很大的差異,有些人喜歡咸一點,有些人喜歡淡一點,這個是屬于眾口難調。而且一個大牌子讓每一個人都說它很好,那幾乎不可能。

當時海底撈在全國有51家店面,被問及加開店面的問題時,張勇表示最擔心人力資源的問題,“就說你這個設備是可以復制,人是復制起來非常難,而且市場又是那么誘人,可能這個就是比較大的困惑”。

七年的時間過去了,海底撈從當時的51家店已經擴張到了2017年末的273家店,或許張勇已經找到了“人力資源”的解決之道。

伴隨著海底撈的擴張以及未來的上市,張勇夫婦的個人財富也將快速增長。目前張勇、舒萍夫婦持有海底撈62.7%股份。根據2017年胡潤百富榜榜單,張勇、舒萍夫婦以50億元的財富排名第825位。

如果海底撈未來成功上市,根據同在港股市場的呷哺呷哺火鍋連鎖店30倍市盈率估算,海底撈的市值可達到358億元;屆時張勇、舒萍夫婦所持市值有望達到225億元,這一數字可以排到2017年胡潤百富榜榜單的第129位。

關鍵詞: 海底撈 上市 后廚危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