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觀察 >

全球熱頭條丨【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讓鄉村變得更美更宜居

2022-11-26 08:11:15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內蒙古日報》


(資料圖片)

11月10日,張躍清忙碌完核酸檢測任務后,急匆匆地趕回村委會,帶領村“兩委”成員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

“鄉村產業如何做大做強?”“村集體購置的大型農機設備如何帶來更大收益?”“如何盤活村里荒置的土地?”……翻開筆記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張躍清對未來發展的思考。

今年58歲的張躍清是包頭市青山區興勝鎮二相公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2015年,因為承諾為村民解決吃水問題,他被請回村里“管事兒”。2018年,張躍清當選為二相公村黨支部書記。他讓村民如愿喝上了放心水,還流轉了村民閑置的土地進行集體耕種,不僅增加了村民收入,也給村集體經濟帶來很大收益。

“鄉村振興要想取得新成效,黨建引領是關鍵,只有不斷強化基層黨建,才能把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睆堒S清說。

據了解,2017年,青山區完成村落集體經濟布局,二相公村與銀匠窯村、笸籮鋪村、東達溝村等被規劃為“鄉村生態旅游區”。與其他村相比,二相公村經濟產業較為落后,還存在空心化、老齡化的問題,村級“造血”功能不足,村集體賬上一度是負數。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張躍清帶領黨員干部實地走訪調研,分析“家境”,盤算“家底”。最終村“兩委”決定,徹底盤活閑置土地,將村民的閑置土地以每畝每年300元的價格流轉出來,由村集體整體運轉。

為了鼓勵年輕的村民回歸土地創業,張躍清和黨員干部帶頭試種西瓜、向日葵、谷子,打造油菜花觀光基地。隨著示范效應的成功,一些村民的觀望情緒漸漸被打消,開始轉型種植,收入成倍增加。今年10月底,二相公村爭取資金建成的蓄水池也投入使用,村民們對來年的收入更加有信心了。

張躍清自豪地對記者說:“今年,村集體收入已經突破80萬元了。我堅信,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明年會更高?!?/p>

目前,二相公村正在謀劃著整體規劃一片養殖基地,形成種養殖產業鏈,將農作物的秸稈加工后喂養牲畜,牲畜的糞便用于土地施肥,資源得到有效利用,讓產業蓬勃發展,讓鄉村變得更美更宜居。(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劉向平 實習生 豆豆)

編輯:賈小燕

關鍵詞: 黨員干部 集體經濟 閑置土地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