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創投 >

高校科研加速轉化 產學研融通需創新資本市場

2019-06-05 14:56:4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今日召開第1次審議會議,審議3家企業發行上市申請。隨著科創板漸行漸近,科創板企業背后的科技創新力量同臺競技,展示出在經濟轉型升級背景下科技創新戰略布局的開花結果。

中國證券報記者4日統計發現,在117家科創板受理企業中,產學研緊密結合處處可見,高校科技研發成果加速向實業產業轉化,交控科技、鉑力特等科創板受理企業背后有高校系的科技創新力量;高新技術園區更是成為孵化科創板擬上市企業的聚集區。隨著科創板落地并不斷發展壯大,產學研結合融通的案例將不斷涌現,繼續為科技創新增添色彩。

高校科研加速轉化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上交所科創板已受理的117家企業中,在交控科技、鉑力特等多家企業背后,是高校科技創新成果的產業轉化。

招股說明書顯示,交控科技前身交控有限系由交大創新、唐濤等以現金方式出資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2009年11月,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同意交大創新與寧濱、唐濤、郜春海等10名自然人共同出資設立交控有限,其中交大創新以現金出資100萬元,持有交控有限10%的股權。歷經后續股權變化后,目前交大資產及其一致行動人交大創新分別持有公司9.3324%的股份和5.2883%的股份,兩者均由北京交大100%持股。

科創板受理企業鉑力特系由鉑力特有限整體變更設立。2011年,西工大資產管理公司等約定共同申請設立鉑力特有限。

隨后,西北工業大學黨政辦公室印發《西北工業大學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會議紀要》,同意設立鉑力特有限。目前西北工業大學100%持股的西工大資產管理公司持有公司14.49%的股份。

在上述科創板受理企業的發展中,高校科研力量為企業發展貢獻了大量資源,企業設立為高校科研成果加速轉化提供了渠道。

除直接的高校系科研轉化外,多家科創板受理企業的創始和源起都與包括高校在內的科研機構緊密相連。例如,佰仁醫療控股股東金磊曾參加國家七五科技攻關課題《人工心臟瓣膜性能改進研究》(1986-1990),并是國家八五科技攻關相關項目的主要成員,出國深造后歸國創業,致力于人工生物心臟瓣膜的產業化。

高新園區科創高地

不少企業聚集在一些高新技術園區,高新園區成為向科創板輸送優質企業的重要力量。

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發現,蘇州工業園區聚集大批科創板受理企業,包括江蘇北人、和艦芯片、博瑞醫藥、瀚川智能、華興源創、凌志軟件等。同樣,在上海張江,也出現大批科創板受理企業。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陳微微日前表示,目前科創板受理企業中上海的企業占比約在15%,其中有超過一半的企業都在張江。陳微微認為,對于張江的企業來說,科創板是一個所有人都在期待的一個板塊。

“園區不只是企業的一個地理位置,而是一套綜合性的產業體系和服務體系。就我們企業來講,一個園區內有供應商,有客戶,還有園區帶來的系統的金融和資本服務,為企業發展帶來便利。當地證監局將園區作為重點上市資源儲備庫,重點將園區企業推薦至創業板、科創板等,我們公司的科創板申報就得到證監局的協調和支持。”江蘇一家科創板受理企業高管表示。

產學研融通需創新資本市場

中信證券前瞻首席分析師許英博認為,科創板定位“三個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回顧歷史,移動互聯網催生全球科技巨頭,造就投資機會;展望未來,5G、AI等核心技術將孕育下一輪投資機遇,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領域亦將涌現出值得關注的公司。產學研結合融通,是經濟創新升級的重要源泉。

“在醫藥領域,除仿制藥以外,很多原研藥品和技術,多來自實驗室,包括高校和專業科研機構的實驗室。這幾年,隨著創投力量及上市公司并購等的興起,前瞻性項目產業化通道明顯得到疏通。創新的資本市場,將有利于產學研關系的疏通,研究成果實現產業落地,產業需求催生研究拓展,形成良性循環。事實上,據我了解,在目前的科創板受理企業中,已有企業在為科創板上市后的持續增長尋找優質并購項目。”上海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家醫藥企業負責人表示。

關鍵詞: 上交所 科創板 科研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