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創投 >

他貪財如命,霸道強勢,但深受國人喜愛,到底是奸還是忠?

2023-06-25 00:07:22    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秦末漢初,戰亂不息,民間百姓家中的壯丁都被抓去打仗,家中都沒有了頂梁柱。這段時間,國家疲于戰事,金錢人力都消耗巨大,但戰事一起接著一起,人們關心的依然是國家正在面臨的外患。

在當時的北方,有一個游牧民族稱雄中原--匈奴。他們經常侵犯中原,壞事做盡,搞得中原雞犬不寧,對當時的西漢造成很大的威脅。秦國時期,有位將軍蒙恬就是對抗匈奴的一位首領,他帶領軍隊鎮守邊疆,也使匈奴對其心驚膽戰。

當時國力消耗十分嚴重,已無多余的力量對付日漸強大的匈奴,受漢高祖白登之圍的影響,朝廷實施羈縻政策,為了一時的安寧和平,皇室的公主也連年被迫嫁給單于。

到漢武帝劉徹時,國家積累了一定的人心與財富,不再對匈奴卑微恭順、低聲下氣,開始扭轉乾坤對抗匈奴,并培養了許多對抗匈奴的強大的將領。實際上到漢元帝的時候,當時也出現一位強將,他抗擊匈奴有力,貢獻極大,那就是陳湯。

陳湯年輕時喜讀書,也很愛財,當時家里很窮,他經常向別人借錢乞討,人們都覺得他沒有底線恬不知恥。但是正因為別人都看不起他,他的性格反而很不羈,不畏懼世俗,他盛氣凌人,霸道強勢,我行我素,以至于不受歡迎。后來認識張勃,張勃看到他的穎悟絕人,文筆斐然。

張勃將陳湯推舉上去,等朝廷分配,但陳湯因為沒有回家給去世的父親守孝被人舉報坐牢,張勃也為其付出代價。后來經別人舉薦去了西域,在西域,陳湯瀟灑不羈,我行我素,也一心想著要成就一番事業。

當時匈奴正經歷內亂,與大漢勢同水火,并一直侵擾他國欲進行并吞,陳湯當時就警惕起來,和正校尉甘延壽表達應該滅掉這些游牧的單于的想法,甘校尉也認為應該這樣,只是要先上報。但是陳湯認為此地遠離朝廷,朝廷并不知道邊疆這邊的情況,朝廷不會準許,但甘延壽膽子小也沒有同意。

但陳湯絕對不是一個會輕易放棄自己想法的人,他傳虛假圣旨,硬是組建了一個部隊誓要攻打匈奴,甘校尉迫于陳湯的霸道強勢,只能同意他的做法。陳湯最終取得勝利,并取郅支單于隊伍的頭顱。

為什么說陳湯貪財如命呢?陳湯領兵打擊退匈奴后建立功勛,但為朝的官員卻不買賬,首先陳湯忤逆傳了虛假圣旨,這個做法實在說不過去,然后陳湯還貪財如命,打仗繳獲的東西,他都要貪污很多留給自己。所以,陳湯到底是奸還是忠,很難予以定論,皇上也不知道應該賞他還是罰他。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也是出自陳湯的話。

所以,即使他貪財如命,霸道強勢,但是又如此有血性,是忠還是奸,你是怎么看的呢?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