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創業 >

4月生豬價格同比狂瀉三成 或是豬肉供給大幅增加

2018-05-10 15:41:56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原標題:4月生豬價格同比狂瀉三成 將對CPI形成下拉作用)

4月生豬價格同比狂瀉三成 將對CPI形成下拉作用

豬價低迷

過去2年生豬產業鏈欣欣向榮,資本和技術輸出推動豬肉供給大幅增加,目前行業處于去產能初期,但產能去化進程較慢,生豬存欄依舊充足。今年初以來,我國生豬價格則出現了明顯下跌,豬糧比價已跌破盈虧平衡點,導致部分生豬養殖戶虧損嚴重。豬價的持續走低,也使相關概念股的業績出現劇烈波動,逾半豬肉概念股一季度凈利下滑。與成本控制相比,企業向下游產業鏈發展或更能對沖風險。不過,業內預計2018年二季度生豬需求仍難以有較大改觀,而供應壓力不減,豬價走高可能性不大。

導讀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觀分析師唐建偉指出,上游生豬價格下跌會傳導一部分到終端消費價格,這使得整個CPI有下行壓力。初步判斷2018年4月份CPI同比漲幅可能重回2%以下。

“現在是淡季,買豬肉的少,價格更容易下跌。”5月9日,云南省昆明市安康農貿市場一個豬肉零售商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從上述零售市場豬肉價格來看,3個月累計跌幅為15%左右,但從上游生豬(出場活豬)價格來看,3個月累計跌幅達31.1%。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顯示數據顯示,2018年4月全國生豬出場平均價格為10.85元/千克,比去年同期的15.9元/千克下降了31.8%。

中國畜牧業協會副秘書長馬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養豬出現了虧損情況,與豬肉供給過剩有關,另外居民需求降低也使得豬肉供大于求的情況更嚴峻。

生豬價格下跌將傳導到終端的消費市場,豬價下跌對居民消費價格(CPI)影響較大。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觀分析師唐建偉指出,豬肉價格占CPI權重低于3%,如果跌幅高達30%,將拉低CPI約0.8個百分點。

多數機構預計4月CPI同比漲幅將低于3月,重回2%以內。此前3月豬肉價格同比下降12.0%,影響CPI下降約0.32個百分點。

生豬價格跌跌不休

農業農村部全國500個縣集貿市場定點監測數據顯示,自今年1月份第3周起,全國生豬價格持續下跌,至5月份第1周,全國生豬價格已由15.37元/公斤跌至10.59元/公斤,3個月累計跌幅達31.1%。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的數據也證實了這一跌幅。5月2日全國生豬出場價格為每公斤10.53元,相比玉米價格,豬糧比價為5.43∶1,而在今年1月24日,生豬價格還是每公斤15.16元,豬糧比價是7.98∶1,按此看,近4個月時間生豬出場價格下降了30.5%,而豬糧比價也是下降了3成。

此前國家發改委4月3日發布消息指出,截至3月28日,全國平均豬糧比價約為5.45∶1,進入國家《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設定的藍色預警區域(5∶1-5.5∶1),顯示生豬生產出現過剩苗頭。

今年4月,農業農村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曾指出,豬糧比價跌破了5.5∶1,就是跌破了成本線,生豬的養殖開始出現全面的虧損。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由市場的供需寬松的基本面決定的。一方面生豬產能處于高位,前期高價刺激了2016年、2017年生豬的補欄,特別是大型養殖企業產能擴張較快,使得今年以來豬肉市場供給明顯增加。

另一方面,中國豬肉的消費具有較強的季節性,春節之后豬肉的消費趨弱。此外,春節前華東、華中先后出現兩次大范圍的明顯降雪,北豬南運受阻,出欄的延后導致節后供給量加大,特別是體重大、肥肉率偏高的大豬偏多,也加劇了豬價的下跌。

唐珂認為,從后期的走勢看,市場供給充裕的局面,短期內仍將持續。預計今年的豬價總體處于周期性下降通道,呈低位振蕩走勢,但考慮到市場上大豬階段性出清,以及部分養殖戶因虧損開始淘汰落后的母豬產能,預計豬價繼續大跌的可能性不大,建議養殖戶密切關注市場形勢,合理安排補欄和出欄。

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公司分析師馬文峰則指出,隨著豬價下跌,養豬戶虧損會加大。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國養豬虧損,同國外有區別,因為國外的養殖成本更低。因此,國外豬肉價格比國內低廉,廠家直接從產區批量大宗購買,零售價格比國內鮮肉便宜。

對CPI形成下拉作用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觀分析師唐建偉指出,上游生豬價格下跌會傳導一部分到終端消費價格,這使得整個CPI有下行壓力。初步判斷2018年4月份CPI同比漲幅可能在1.9%左右,漲幅可能重回2%以下。

截至2018年4月20日,22個省市平均的生豬價格和豬糧價比都跌至2015年以來的新低。今年4月份國內成品油價迎來三連漲,預計將導致4月非食品價格與上月相比小幅回升至2.2%。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5月9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15.78元/公斤,相較4月2日-8日豬肉周均價16.88元/公斤,下跌了6.5%,較2018年1月29日-2月4日豬肉周均價20.83元/公斤,下跌了24%左右,該跌幅低于生豬出場價格3個月環比達到三成的情況。

北京最大農產品批發市場新發地的數據顯示,2018年5月4日,該市場白條豬的批發平均價是6.00元/斤,相比2月9日價格下降了23%左右。該跌幅也低于生豬價格跌幅。而從同比來看,2018年5月4日,新發地市場白條豬的批發平均價比上一年同期下降31.43%。但是零售市場豬肉跌幅要低一些。

合肥物價部門發現,當地4月該地生豬出欄價格月平均每500克為5.21元,較上月跌幅為10.17%;較去年同期價格跌幅為32.51%。但是該月豬肉市場平均零售價格每500克為12.61元,較上月跌幅為5.75%;較去年同期價格跌幅僅為11.82%。

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是上游的生豬價格波動大時,屠宰和零售環節價格波動不能太大,否則上游生豬價格暴跌,下游跟著暴跌,則很難賺錢。

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公司分析師馬文峰則指出,“豬肉進入屠宰和零售環節都有成本,例如進入批發市場和零售市場都有攤位費,而中國養殖領域難以進入屠宰領域,屠宰領域也難以進入養殖領域。”

解決養豬賺錢問題,還是要讓農業土地能更多地流轉,這樣農業養殖可以有地進行規模化生產。“另外公路收費以及市場攤位費都要降低,才可促進終端市場價格降低,否則目前豬肉零售價格下降有限,則對刺激消費意義不大。”他說。

北京最大農貿批發市場新發地統計部負責人劉通認為,4月份新發地市場銷售體型偏大的白條豬仍然比比皆是。單重超過100斤/片(扇)的白條豬超過上市總量的50%,這說明毛豬出欄時間被迫推遲,豬價難以出現實質性上漲。

目前,毛豬供應已經進入供大于求階段,一些資金實力并不很充裕的養殖場,適時逐步壓縮產能或者逐步退出,也是一個比較明智的選擇。2018年肉價的走勢極有可能會重蹈2014年的覆轍,肉價會在低位徘徊較長時間。“由于壓縮產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最少需要1年左右時間,所以肉價低迷的時間也會比較漫長。”劉通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關鍵詞: 三成 生豬 豬肉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