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創業 >

人人車或成第2個ofo?員工蹲守討薪

2019-02-20 11:47:03    來源:國際金融報

人人車成都運營中心停擺,欲讓員工自愿離職并交4萬元變身短期“合伙人”。

風雨欲來風滿樓。2月18日,一條“人人車正式宣布破產”的消息出現在網上。當天下午,人人車官微回應稱,這是條假消息,且存在人為故意傳播。

然而,事實真如人人車所言嗎?2月19日,金融投資報記者實地探訪人人車成都二手車包賣業務運營中心,發現這里已停止運營,多名工作人員正聚集討薪。而運營中心的門窗上,更張貼著“變相裁員、克扣工資、賠償還錢”以及“無良人人車”等字樣。

成都運營中心顧客全無 僅剩20多名員工蹲守討薪

作為西部中心城市,2019年沒過多久,人人車就高調宣布在成都建第二總部。然而,這一好消息沒過多久,就傳來了人人車“破產”的消息。

2月18日,金融投資報記者來到位于石羊場工業園區的人人車成都二手車包賣業務運營中心,發現這里已經全面停止運營。

偌大的人人車運營中心,沒有一個顧客來此詢問購車,剩下的都是蹲守在此的員工。

“人人車已經跨了。”在樓梯間,金融投資報記者見到的第一個員工,一張口就是這句話。“從昨天(2月17日)起,公司就停了我們的賬號,并鼓勵大伙兒大家自愿離職。”該人員說。而在二樓上,與這名員工一樣被要求離職的,還有20多個員工。

據現場員工介紹,人人車把員工賬號停掉后,任何業務都開展不了。公司還要求大家在2月17日簽1月31日的離職書。“也就是說,公司想把和員工的勞動合作終止在1月份。”

在人人車員工們看來,公司給出的這份離職書,就是變相裁員。因為這份離職書中明確要求,員工簽字確認與公司之間不存在任何了結的勞動爭議糾紛及經濟糾紛。“說白了,人人車不想給任何勞動補償,就想把我們處理掉。”有員工表示。

但在采訪中,人人車公關部媒介王小靜的說法卻與員工們的說法不一致。

王小靜強調,人人車正積極和員工溝通,現在還沒有到裁員這一步。“如果最后真的要裁員,公司一定會按照法律法規辦事。”此外,成都人人車運營中心的業務經理進一步補充稱,預計下周一,人人車會提交相關人員調整方案。

欲推合伙人計劃 但參與員工必須先離職并繳4萬元

除了業務停擺、員工們討薪坐等消息,在采訪中,“合伙人計劃”被王小靜和人人車員工們反復提及。

據了解,“合伙人計劃”是人人車此次業務調整中一份重要的計劃。但至于具體內容,王小靜始終以公司沒有最終出臺方案,而拒絕透露。

但參加了2月17日公司會議的員工則表示,“合伙人計劃”其實就是讓員工交錢成為合伙人。“但是,現在大家都覺得這個計劃是一個坑,因此沒人愿意交錢。”

一名員工表示,“合伙人計劃”是讓員工分別交3+1萬元。其中,3萬元是員工自己出錢買250條客戶信息資源包,另外1萬元是保證金,且這1萬元不退。

“但這250條資源包根本不值3萬元,因為里面的車主信息要打很大的折扣。”上述員工表示,資源包里最終能和車主聯系并見上面的有效信息,最多只有一半。所以,大伙兒認為沒必要買。

除了開價4萬元的合伙人制度,讓員工最氣憤的是,要參與這個計劃就要先簽署離職書。如此,才有資格成為6個月期限的合伙人。

“公司根本撐不了6個月,最多2個月,又要陷入困境。”另一員工表示。

至于為何撐不到6個月?人人車之前不是融了很多資?對此,員工們都不愿說破。但在記者的訊問中,員工們默認了人人車全國業務都不賺錢,且成都經營中心還對外欠著錢的事實。

風光過后資本退潮燒完錢后留下一地雞毛

人人車“出生”于2014年,與其他互聯網企業一樣,在出生當年,人人車就獲得了500萬美元的A輪融資。天眼查數據顯示,2014年至今,人人車共經歷了6輪融資,累計獲得金額7.55億美元。滴滴、騰訊、高盛、中民投等資本大佬先后入局。

然而,在人人車誕生的第5年,就出現了資金鏈斷裂、裁員等諸多負面消息。盡管人人車公關部一再否認,但一位了解人人車的知情人士對金融投資報記者表示:“很明顯,這是錢燒完了的結果。”

“滴滴、阿里、騰訊都不會再投了!”該人士還表示,之前聽說有一筆F+輪資金會進來,但不知道什么原因,這筆融資沒有到位。

2017年9月,人人車以2億美元的價格委身于出行巨頭滴滴,當時被人認為是“賤賣”。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人人車對滴滴來說,并沒有太多的業績貢獻。再加上2018年滴滴自己都巨虧100多億,怎么可能繼續再投錢?

2018年2月騰訊投資人人車后,其在全國的業務也未見到盈利,仍然虧損。

“資本不是傻瓜,只知道砸錢。一旦這個企業緊張了,根本不會再救你。”該人士認為。

值得一提的是,有關人人車今年1月與成都市金牛區政府簽約,并將獲40億投資的說法,也被該人士否認。

如今,沒了資金續命的人人車被曝全國多個城市站點的員工就地解散,也使得業內人士疑問:人人車會不會是第二個OFO?

對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場觀察人士表示:“現在,人人車只想把品牌保留下來,但最后究竟如何就不知道了。”

接下來,等待人人車的是如何妥善解決員工去留問題,以及如何活下去?金融投資報記者將持續關注。

關鍵詞: 人人車 ofo 員工 討薪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