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創業 >

上線4年虧了30億 平安好醫生故事還能講多久?

2019-03-21 16:20:10    來源: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21日電(高曉锳) 作為“中國互聯網醫療第一股”的平安好醫生近日公布了其上市后的首份年報。年報顯示,報告期內(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平安好醫生總收入為33.38億元,同比增長78.7%;凈虧損為9.13億元,同比下降8.8%,這是公司上線以來連續第四年虧損。

對于平臺方來說,利用電商變現、廣告變現終究是互聯網公司的傳統盈利模式。在業內人士看來,平安好醫生何時能脫離平安集團的“母體”還未知,短期內也無法實現盈利,疊加平安好醫生估值過高但變現能力低等因素,未來投資者的投資意愿會繼續受到影響。

上線4年虧了30億

2014年成立的平安好醫生,是平安集團旗下互聯網業務板塊的重要成員,2015年上線,2018年登陸港交所并創下港股最大規模IPO。天眼查顯示,平安好醫生是由中國平安集團間接全資持有,其中,平安保險持有95%股權。

公開資料顯示,平安好醫生現有四大業務,家庭醫生服務、消費型醫療、健康商城及健康互動和管理,其中,家庭醫生服務是平安好醫生自建醫療健康生態系統的起點。用戶通過平安好醫生App和在平安集團其他App中的插件均可以獲得免費或付費的在線醫療咨詢服務。

根據平安好醫生近日發布的2018年財報,報告期內(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總收入為33.38億元,同比增長78.7%;凈虧損9.13億元,同比下降8.8%,這已是公司上線以來連續第四年虧損。

從收入規??矗桨埠冕t生表現突出。2015年-2018年,平安好醫生分別實現了營業收入2.79億、6.01億、18.68億元和33.38億元人民幣,其中2016年、2017年的收入增速分別達到了116%和211%。

利潤方面卻是“冰火兩重天”。2015年-2018年年內虧損總額分別為3.24億元、7.58億元、10.02億元、9.13億元,4年累計虧損近30億元。

用戶量暴漲利潤反降

在財報發布會上,在談到未來的盈利預期時,平安好醫生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濤認為“盈利指日可待”。不過,一些業內人士對此卻并不看好。

2018年年初平安好醫生公布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在2015年-2017年三年間注冊用戶量分別達到3030萬、1.32億、1.93億,2018年更達到了2.65億,僅用1年時間就超越了2011年成立的春雨醫生,成為行業第一。2015年-2017年的月度活躍用戶分別達到560萬、2180萬、3290萬。

那么在用戶數、活躍用戶數都實現了4倍增長的情況下,為什么收入水平反而下滑呢?

在招股書中可以看到,平安好醫生所謂家庭醫生服務(在線咨詢)幾乎完全是由平安集團所采購,在發展的前兩年,集團的支持甚至起到絕對性的主導作用。

由此可見,家庭醫生服務的收入并非依賴于APP本身的運營和收費,而是100%來自體系內的平安集團的B2B采購。

當然,深諳互聯網估值邏輯的平安好醫生也知道,單靠注冊用戶還遠遠不夠,因此在運營驅動活躍用戶方面也不遺余力,2015年-2017年推廣營銷和廣告費用分別燒掉1.3億元、5.9億元和4.7億元。2018年,平安集團的月均代理人數量為132萬,這支銷售隊伍在推銷保險產品的同時也將成為推廣平安好醫生的重要力量。

與此同時,平安“爸爸”的“雙刃劍”也使得2018年平安好醫生總體毛利率下降,從2017年32.8%下降到2018年的27.3%。值得注意的是,平安好醫生的各項業務毛利率均存在不同程度下降,但業務規模仍在大幅上升。

其中,家庭醫生服務業務規模增長69.6%,但毛利率卻由58.9%下降到40.1%,降幅達到18.8%;消費型醫療收入規模增長38%,毛利率從46.4%下降到46.2%;健康商城毛利率從11.7%下降到10.8%,降了0.9個百分點;健康管理業務(廣告),毛利率下降0.3%。

對此,平安好醫生方面曾指出,這不是規模效應帶來了公司本身平均成本的下降,而是依賴度提升帶來了對方客戶(主要是平安集團)的議價力提升。

業內人士認為,對于純線上的互聯網醫療來說,很難獲得高客單價和盈利。一方面因為醫療行業盈利大頭是藥和治,診費占比較少,這需要企業跟線下醫院形成協作;另一方面,線下醫療行業具有重資產回報慢的特點,盈利模式還在探索階段。

“家庭醫生”的故事還能講多久?

互聯網醫療熱潮中的“燒錢”現象存在已久,行業盈利模式早已成為業內熱議的話題。“互聯網醫療當前沒有明確的可規?;挠J?,平安好醫生也是背靠保險渠道才能走到今天。”醫療戰略咨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說。

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1年互聯網醫療融資額約20億美元,投資機構約315家;2014年,對應數字分別為70億美元和602家機構;2016年,融資額降到39億美元。有投資者稱,四年時間,互聯網醫療融資總額近2000億元人民幣。

平安好醫生本想借助互聯網實現“彌補家庭醫生缺口”的愿景,但在其四大業務中,家庭醫生服務更多只是“流量入口”的角色,通過家庭醫生服務綁定用戶,再把用戶資源通過消費型醫療、健康商城、健康管理和互動三項業務變現。

2018年,平安好醫生55.86%的收入來自健康商城版塊,27.13%的收入來自消費型醫療業務,家庭醫生服務的收入僅占12.31%,剩下的4.71%來自健康管理和互動版塊。

在平安好醫生APP中可以看到,業務主要分為醫療和健康兩大板塊, 首頁就是主打的預約掛號、開藥門診和名醫圖文三大功能,點擊進去后用戶可以選擇特定醫院進行預約掛號和專家在線問診(大多需要付費),為用戶提供7×24小時接受圖文及視頻在線咨詢和輔助診斷、康復指導及用藥建議。同時,用戶也可以通過醫療板塊的“開藥門診”功能進行藥品的購買,不包含處方藥。

此外,用戶可以通過APP購買健康服務,包括健康體檢套餐、基因檢測項目、健康口腔套餐、醫美項目、海外體檢等。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表示,互聯網醫療只是利用互聯網的便利性減少醫療服務中間成本,并沒有什么核心技術創新,因此只要砸錢就可以產生效應,這也導致對該領域不斷的資金投入,因此互聯網醫療是可以更廣泛地滿足社會需求,但實際上泡沫也會同時產生。

易觀國際醫藥分析師陳喬姍對中新經緯表示,醫療是個“慢”行業。目前,平安好醫生的生態系統還處于摸索、布局階段,何時能脫離平安集團的“母體”還未知,短期內或依舊無法實現盈利,再加上平安好醫生估值過高但變現能力低等因素,未來會一定程度影響投資者的投資意愿。

值得關注的是,從3月8日的50.550港元/股至今,平安好醫生股價累計跌幅已超12%。截至發稿,平安好醫生報44.1港元/股,跌幅為2.76%。

關鍵詞: 平安好醫生 互聯網醫療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