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創業 >

“三重壓力”下 明年經濟形勢怎么看?政策如何發力?

2021-12-20 09:03:15    來源:澎湃新聞

2022年即將到來,明年經濟形勢怎么看?面對需求萎縮、供給沖擊和預期減弱這三重壓力該怎么辦?

12月18日,在以“探尋民生福祉的實現路徑”為主題的“2021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多位專家學者就明年經濟形勢做了預判,并提出了應對問題的建議。

要繼續圍繞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持續發力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微觀政策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高培勇表示,這是一個頗具全新意義的提法和判斷,與我們進入到新發展階段的宏觀背景直接相關。

展望2022年,高培勇表示,要繼續以市場主體為中心,把經濟工作和宏觀政策的著力點繼續扎根市場主體,要一竿子插到底,從根上澆水施肥,圍繞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而持續發力。

“就過去一年經濟工作經驗的總結而言,圍繞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而持續發力,是一條已經被實踐證明的正確的路徑選擇。”高培勇表示,面對明年的經濟形勢,面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新任務、新挑戰,這條必由之路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擴大內需政策要適當加大力度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張軍擴對此表示,2022年我國經濟發展優勢條件依然突出,經濟活力和韌性依然比較足的。但明年發展面臨的困難、壓力、風險和挑戰仍較多,穩增長的任務十分艱巨。

張軍擴表示,疫情仍是影響明年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同時,在疫情持續和經濟恢復進程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之下,主要經濟體寬松貨幣政策將會面臨應對通脹和疫情沖擊的兩難境地。此外,從出口、消費、投資三個方面的需求觀察,明年均面臨增長乏力的問題。

對于明年穩增長的具體措施,張軍擴認為有四點最為重要:

首先,擴大內需的政策要適當加大力度,特別是針對穩定和擴大投資需求適當加大投資力度,不僅是必要的也是緊迫的。預計明年投資需求會比今年有所改善。

其次,針對疫情沖擊的救助扶持政策要突出重點。現在疫情是多發散發特點比較明顯,需要針對性緩解受沖擊比較大的地區行業企業所面臨的突出問題。

另外,還要高度重視跨周期的結構性政策與逆周期的總量政策之間的相互協調問題,這對于當前穩增長來講尤為重要。從實踐來看,在執行過程當中需要高度重視結構性政策的短期影響,做好統籌兼顧和宏觀平衡,尤其是需要避免形成短期沖擊的疊加效應。低碳轉型發展、降杠桿控風險、反壟斷整頓市場秩序,都會涉及產業技術的升級、結構優化甚至產業重組,需要經濟主體逐步的調整。

最后,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另外,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無論促進消費還是擴大投資,都需要深化相關領域的改革,擴大相關領域的開放。

明年的需求形勢會好于今年

對于明年的經濟展望,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在政策“穩”字當頭的支撐之下,明年的需求形勢、經濟增長態勢會好于今年。其中,估計明年中國的進出口仍然保持著一個比較好的增速,有可能會在10%左右。

在談到今年的中國經濟時,張燕生表示,今年中國的財政貨幣等宏觀政策保持了戰略定力,在頂住新冠疫情沖擊方面表現出來非常強的謹慎態度。

“今年的中國經濟實際上更多靠的是內生增長動力支撐。我們可以看到今年的三季度,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就下降到了4.9%,實際上很大程度也就是給大家提了一個醒,僅僅靠經濟的內生動力是很難支撐中國經濟。”張燕生稱。

他進而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要穩字當頭,穩字當頭也就是說中國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2022年的政策出手會顯著不同于2021年。

“我們可以預見明年中國的七大政策協同發力,會支撐明年的中國經濟和貿易的增長。在政策的‘穩’字當頭的支撐之下,明年的需求形勢、經濟的增長態勢會好于今年。其中,今年外需的增長態勢較好,由于基數的原因等,估計明年中國的進出口仍然保持著一個比較好的增速,有可能會在10%左右。”張燕生稱。

關鍵詞: 發力 供給沖擊 經濟工作 經濟形勢 經濟展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