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創業 >

實時焦點:最牛暴賺54%!“年輕人”霸屏基金收益榜 為何“新手”賺得多?“新老搭配”成制勝法寶

2022-07-06 05:40:28    來源:券商中國

在這波A股市場反彈的行情中,“年輕”的基金經理的重倉股似乎跑得更快。


(資料圖片)

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新能源行情在A股的走強,已使得具有相關研究員背景的基金經理成為稀缺之物,新能源主題基金幾乎清一色采取“新老”搭配的雙基金經理策略,這些新人大多擔任基金經理不足兩年,但都具有行業研究背景。

對此,多位基金公司主管人士坦言,基金經理的能力圈和業績來源,主要建立在基金經理早期的行業研究背景上,老將大多與消費、銀行、地產等傳統行業相關,新基金經理霸屏的背后是新能源研究員是最近幾年才設置,這些研究員也在最近幾年開始提拔為基金經理,一些相關基金采取新老搭配也是以新人的研究背景彌補老將的能力圈。

“年輕人”霸屏業績排行榜

在資深人士管理的頂流基金陷入煎熬之際,基金業績排行榜上,已越來越多“煥然一新”,基金“新手”所買的重倉股跑得比較快,似乎已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市場排名第一的基金經理是黃海,黃海管理萬家基金旗下的萬家宏觀擇時基金。黃海的年齡看上去算不上太年輕,但從管基金這件事上,他顯然還是個“年輕人”。

自2020年9月擔任基金經理以來,黃海的基金經理從業經驗只有不足兩年。盡管只有短短兩年的公募行業實戰經驗,但黃海管理的萬家宏觀擇時基金今年以來已獲收益高達53.72%。

進入年內前十的還有繆瑋彬,后者管理的金元順安元啟靈活基金年內也獲得超過21%的正收益,而繆瑋彬的公募實戰經驗也不足五年。

此外,進入今年以來主動型基金經理十強榜單的賈騰、孫欣炎、周紫光、武陽,實際上都是行業內陌生又年輕的面孔。賈騰出生于1988年生,在2019年才開始擔任基金經理,他管理的浙商智選價值基金今年以來獲利15%。先鋒基金的孫欣炎年齡更小,他的基金經理從業經驗不足三年,今年以來由他管理的先鋒聚利混合基金獲得14%的正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基金公司之所以能夠進入年度業績十強、二十強,往往都是借助年輕選手完成的。

在2021年度的業績排名中,1988年出生的崔宸龍,2020年7月才開始擔任基金經理,但在第二年的全市場競爭中,這位“新人”就獲得了2021年度的全市場冠軍,他管理的前海開源公用事業基金當年年度收益高達120%。

也是在去年,當時還只有三年基金經理經驗的廖瀚博,一度將長城環保主題基金帶入全市場五強,最終獲得了年度100%的收益。此外,鄭澄然管理的廣發鑫享基金、蔡嵩松管理的諾安成長基金都被視為年輕人的杰作。

基金老將對市場不太適應?

在年輕選手頻頻霸屏的同時,是許多老資格基金經理對市場風格和節奏的不適應。

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國內某超大型公募基金投資總監所管理的基金,在最近幾年中幾乎每一輪都跑輸了市場,這位投資總監擁有接近20年的從業經驗。以其管理的最大一只基金為例,該基金成立于2021年初,截至目前這只基金18個月內的累計收益率虧損23%。

而深圳另一家超大型公募基金副總經理管理的一只基金,自2021年1月至今累計虧損超過16%。值得一提的是,這位明星基金經理在十年前曾獲得過全市場的基金業績冠軍,而他的成名作就是主要重倉大消費,大消費也因此成為這位明星基金經理長期持倉的對象。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研究部負責人此前向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坦言,基金經理的能力圈實際上早在研究員時代就基本開始固化了,一位基金經理能看懂兩三個行業已經相當不錯了,但如果市場的行情長期在兩三個行業之外,那么對一些基金經理的業績就會構成挑戰。

“確實存在盈虧同源的問題,許多人是從某些行業起家的,是這些基金經理的能力圈,但是當A股市場隨著經濟結構變化,許多人的投資偏好和習慣,就會影響他的業績。”北方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經理向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地產行業研究員成就了一批基金經理,后面消費升級后,消費行業研究背景的基金經理又崛起了一批,再之后經濟結構又偏向硬科技,諸如從新能源和半導體行業研究員做起來的基金經理,又會具有一些機會。

研究員時代定格基金偏好

“無論是公募還是券商,以前的研究員崗位偏傳統行業的多,專門崗位的新能源研究員、半導體研究員非常稀缺,也就這兩年才多了起來。”深圳一家公募基金負責人向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解釋,最近這兩年許多業績跑在前面的新能源主題基金、半導體基金的基金經理,也因此大多是相對年輕的新人。

華南地區一位公募投資主管人士向證券時報談及過往背景時也曾坦承,早期從事的行業研究背景對基金經理的投資有著重要的影響,某種程度上會構成基金經理的基本持倉方向。

“我以前是做過消費行業的研究員,所以食品飲料這塊研究得比較多,持倉的優勢覆蓋對象也就在大消費領域的股票上。”上述基金人士表示,最近一兩年消費表現得相對一般,市場也出現了風格的變化,跑在市場前面的主要是年輕人研究的新能源、半導體,這些年輕人大多是從新興行業的研究員提拔上來的。

長城基金的相關負責人接受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采訪時也曾強調,基金經理的能力圈和業績構成,與自己研究員時代的研究背景相關,因此要鼓勵基金經理盡快形成自己的能力圈,形成自己的相對優勢和風格。公司會與新任基金經理溝通投資能力圈的定位,明確能力圈的范圍與方向,并在實踐中根據基金經理的意愿和實際投資能力,對能力圈進行動態調整和優化,幫助基金經理逐漸形成自己的優勢投資風格。

“如果以前只研究一個行業,突然間管理基金后,投資范圍太寬,很多人是不適應的。”上述基金公司人士指出,在研究員升到基金經理時,不會著急安排管理投資范圍較寬的產品,而是讓基金經理先投資自己比較熟悉的行業,把自己做研究員時的研究成果轉化成投資業績,再有序地拓展幾個關聯的行業。

新老搭配彌補老將能力圈

也正是因為基金經理的能力圈與研究員時代的研究背景相關,而“老將”的研究員背景大多出自食品飲料、房地產、銀行等早期行業,因此,許多基金公司在新能源主題基金上大多為“老將”搭配一位年輕的基金經理。

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新老搭配已成當前新能源主題基金上的流行模式,包括嘉實新能源新材料基金、南方新能源產業趨勢基金、融通新能源靈活基金、信達澳銀新能源精選基金、建新新能源行業基金、建信智能汽車股票基金、博時新能源汽車基金、國投瑞銀新能源基金、廣發鑫享靈活配置等新能源主題基金,都正在采取或曾經采取過新老搭配的模式,這些基金其中的新人大多從業年限極短,且與新能源研究背景相關。

在融通新能源靈活基金為例,該基金的“老將”是融通基金研究部總經理彭煒,搭配的新人是擁有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背景的任濤,基金經理從業經驗尚不足兩年。再以信達澳銀新能源精選基金為例,雙基金經理為曾國富和李博,曾國富為信達澳銀的投資副總監,擁有長達22年證券從業經驗、14年的基金經理經驗,而與其搭配的李博則是典型的新手,他的基金經理經驗還不足15個月。

相對于曾國富的金融類教育背景,李博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具有電機方面的學歷背景,電機電控恰恰是今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最性感的細分賽道。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臥龍電驅、江特電機、英博爾的走勢極為凌厲,而信達澳銀新能源精選基金的第四大重倉股恰恰就是江特電機,江特電機年初至今漲幅已超30%。顯然,新老搭配補充一位擁有電機學歷背景的新人,對老基金經理的能力圈而言也是絕佳的拓展。

新手基金敏銳度高

“年輕的基金經理,對新事物比較敏感,往往是符合某個階段短期風格。”平安基金養老投資總監、FOF基金經理高鶯向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年輕的基金經理一般帶有鮮明的行業特色,業績彈性也很大,這一類基金經理隨著他們逐步成長,配置的吸引力也在增強。

高鶯坦言,在選擇一些特定的新興行業主題基金產品上,年輕的基金經理由于對新事物有著比較敏銳的觀察度,本身又是從相關新興領域的研究員背景上成長起來的,因此這一類基金產品在某種程度上會獲得FOF產品的持續關注。而與年輕選手相比,她直言由于投資偏好的原因,不會將管理資金規模較大的老將作為FOF選基持倉的重點,相對而言更為看好年輕選手。

華南另一家基金公司人士也認為,年輕基金經理的優勢實際上建立在行業研究背景上,市場早期的新能源、半導體、軍工等行業研究員專業崗位較少,這些崗位也是最近幾年才開始規模性的設置,因此,從這些研究員崗位提拔上去的基金經理在A股行情從傳統向新興的變化中就具備了一些研究優勢,也因此使得業績排名中靠前的基金經理面孔開始年輕化。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關鍵詞: 新老搭配 基金經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