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創業 >

環球微動態丨應急管理部:到2035年 基本實現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和防治能力現代化

2022-07-21 15:42:51    來源:中國網財經


(資料圖片)

中國網財經7月21日訊 應急管理部于2022年7月21日上午10時在西郊賓館(海淀區王莊路18號)舉行7月例行新聞發布會。應急管理部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司司長申展利通報上半年全國自然災害和安全生產形勢,應急管理部監測減災司司長陳勝、應急管理部應急指揮專員張家團、應急管理部救災司副司長來紅州、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鄧世忠、中國地震局規劃財務司副司長周偉新出席發布會,解讀《“十四五”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并回答記者提問。

以下為發布會文字實錄:

記者:請問《“十四五”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對“十四五”時期防災減災工作主要設定了哪些目標任務,有哪些亮點?

應急管理部監測減災司司長 陳勝:《規劃》總體目標錨定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第一階段到2025年,基本建立統籌高效、職責明確、防治結合、社會參與、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相協調的自然災害防治體系;第二階段力爭到2035年,基本實現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和防治能力現代化,重特大災害防范應對更加有力有序有效。

在總體目標之下,《規劃》明確了6個分項目標、2大板塊12項主要任務。

一是圍繞完善體制機制,一方面加強規范化建設,修訂完善防災減災法律法規,建立健全重特大災害調查評估制度,完善各類災害應急預案和各領域標準規范,另一方面加強機制建設,建立健全自然災害防治綜合協調機制,完善齊抓共管、協同配合工作格局。

二是圍繞減輕災害風險,突出源頭管控,將災害風險評估等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要求,建成國家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基礎數據庫,編制綜合風險圖和防治區劃圖,預警信息發布公眾覆蓋率將達到90%,年均每百萬人口因災死亡率控制在1以內,年均每十萬人受災人次在1.5萬以內,力求最大限度減輕災害風險。

三是圍繞高效救災救助,增設中央救災物資儲備庫,健全救災應急響應機制和各項救助政策,加強預警與應急響應聯動,災害發生10小時之內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切實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實處。

四是圍繞夯實防災減災基礎,部署防災減災科技支撐能力建設重大項目,鼓勵防災減災救災產業發展,夯實防災減災救災的基層組織體系,廣泛開展防災減災科普宣教,全國城鄉每個村(社區)至少有1名災害信息員。

關鍵詞: 自然災害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