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創業 >

【環球速看料】IMF首席經濟學家:全球經濟將放緩,最糟糕的時刻尚未到來

2022-10-12 08:39:23    來源:澎湃新聞

10月1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披露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的同時,還在官網發布了IMF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爾·古林查斯(Pierre-Olivier Gourinchas)的文章——《全球經濟陰云密布,政策制定者需要穩定干預》。

古林查斯文章指出,全球經濟繼續面臨嚴峻挑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持續和不斷擴大的通脹壓力引發的生活成本危機以及美國收緊貨幣政策都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嚴峻挑戰。以下為文章翻譯:

我們對今年的全球增長預測保持不變,為3.2%,而我們對明年的預測下調至2.7%,比7月份的預測低0.2個百分點。2023年的經濟放緩將是廣泛的,占全球經濟約三分之一的國家將在今年或明年收縮。總體而言,今年的沖擊將重新打開大流行后僅部分愈合的經濟創傷。簡而言之,最糟糕的時刻尚未到來,對許多人來說,2023年將感覺像是一場衰退。


【資料圖】

在美國,貨幣和金融環境的收緊將使明年的增長放緩至1%。經濟放緩在歐元區最為明顯,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將繼續造成沉重打擊,到2023年經濟增長率將降至0.5%。

幾乎在所有地方,快速上漲的價格,尤其是食品和能源價格,都給家庭,特別是窮人造成了嚴重的困難。

盡管經濟放緩,但事實證明,通脹壓力比預期的更廣泛、更持久。目前,全球通脹預計將在今年達到9.5%的峰值,然后到2024年減速至4.1%。通脹范圍也遠遠超出食品和能源領域。全球核心通脹從2021年底的年化月率4.2%上升到7月中位數國家的6.7%。

全球經濟前景面臨巨大下行風險,而應對生活成本危機的政策權衡變得更具挑戰性。在我們的報告中強調的那些:

在高度不確定性和日益脆弱的情況下,貨幣、財政或金融政策錯誤校準的風險急劇上升。

如果金融市場爆發動蕩,全球金融狀況可能會惡化,美元會進一步走強,從而將投資者推向安全資產。這將大大增加世界其他地區的通脹壓力和金融脆弱性,尤其是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

通貨膨脹可能會再次變得更加持久,尤其是在勞動力市場仍然極度緊張的情況下。

最后,烏克蘭戰爭仍在肆虐,進一步升級可能會加劇能源危機。

我們的最新展望還評估了我們基線預測的風險。我們估計,明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可能低于2%的歷史低位的可能性約為四分之一。如果許多風險成為現實,2023年全球增長將下降至 1.1%,人均收入幾乎停滯不前。根據我們的計算,出現這種不利結果或更糟的可能性為10%到15%。

生活成本危機

通過擠壓實際收入和破壞宏觀經濟穩定,不斷增加的價格壓力仍然是對當前和未來繁榮的最直接威脅。各國央行現在正專注于恢復物價穩定,緊縮步伐急劇加快。

存在收緊不足和過度收緊的風險。緊縮不足將進一步加劇通脹,削弱央行的信譽,并削弱通脹預期。正如歷史告訴我們的那樣,這只會增加控制通脹的最終成本。

過度緊縮的風險將全球經濟推入不必要的嚴重衰退。金融市場也可能會因過快的緊縮而苦苦掙扎。然而,這些政策錯誤的代價是不對稱的。如果央行再次誤判通脹的頑固持續性,它們來之不易的信譽可能會受到損害。這將證明對未來的宏觀經濟穩定更加不利。必要時,金融政策應確保市場保持穩定。然而,中央銀行需要保持穩定的貨幣政策,堅定地專注于抑制通脹。

制定適當的財政應對措施以應對生活成本危機已成為一項嚴峻挑戰。讓我提幾個關鍵原則:

首先,財政政策不應與貨幣當局降低通脹的努力背道而馳。正如最近發生的事件所示,這樣做只會延長通貨膨脹并可能導致嚴重的金融不穩定。

其次,能源危機,尤其是歐洲的能源危機,并不是一時的沖擊。戰后能源供應的地緣政治調整是廣泛而持久的。 2022 年冬季將充滿挑戰,但2023年冬季可能會更糟。價格信號對于抑制能源需求和刺激供應至關重要。價格控制、無針對性的補貼或出口禁令在財政上代價高昂,并導致需求過剩、供應不足、分配不當和配給。他們很少工作。相反,財政政策應該旨在通過有針對性的臨時轉移來保護最脆弱的群體。

第三,財政政策可以通過投資生產能力來幫助經濟體適應更加動蕩的環境:人力資本、數字化、綠色能源和供應鏈多元化。擴大這些可以使經濟體對未來的危機更具彈性。不幸的是,這些重要原則目前并不總是指導政策。

強勢美元的影響

對于許多新興市場而言,美元走強是一項重大挑戰。美元目前處于2000年代初以來的最高水平,盡管對發達經濟體的貨幣升值最為明顯。到目前為止,上漲似乎主要是由美國收緊貨幣政策和能源危機等基本因素推動的。

大多數新興和發展中國家的適當應對措施是調整貨幣政策以保持價格穩定,同時讓匯率進行調整,在金融狀況真正惡化時保留寶貴的外匯儲備。

全球經濟陰云密布,現在是新興市場政策制定者出手的時候了。

政策健全的合格國家應緊急考慮改善其流動性緩沖,包括要求獲得基金組織的預防工具。各國還應根據我們的綜合政策框架,酌情通過結合先發制人的宏觀審慎和資本流動措施,盡量減少未來金融動蕩的影響。

太多低收入國家正處于或接近債務困境。為了避免一波主權債務危機,迫切需要通過二十國集團針對受影響最嚴重的共同框架進行有序的債務重組。

關鍵詞: 全球經濟 經濟放緩 首席經濟學家 全球金融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