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要聞:【首席展望】海通證券余文心:醫藥板塊有望反轉 看好三條主線
【編者按】
2022年醫藥板塊延續調整態勢,醫改逐步進入深水區,行業也受到了新冠疫情的擾動,不過下半年板塊逐步走出至暗時刻。邁入2023年,醫藥板塊將迎來哪些變化?近日,澎湃新聞推出“中國式現代化新征途”——《首席連線》2023跨年市場展望,海通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余文心做客節目,就2023年醫藥板塊走勢、投資機會進行深入分析與展望。
【資料圖】
余文心自2010年開始從事醫藥行業研究工作,已有12年研究經驗,并且連續多年獲得新財富、水晶球、金牛獎等最佳分析師獎項第一名,研究領域涵蓋醫藥生物各子板塊。
政策緩和主線已經確立
2022年,醫藥板塊走出前高后低的W型走勢,分別在4月底、9月底出現兩波反彈。回顧這兩波反彈,余文心認為反彈邏輯有所不同。
對于2022年4月的反彈,余文心指出,當時受俄烏沖突影響股票市場跌幅較大,炒了一陣消費的復蘇,這和2021年、2020年的情況是一樣的,即認為是個短期事件。后來疫情持續時間比較長,所以在4月反彈一波后,在7、8月又出現了比較大的調整。
對于2022年9月的反彈,余文心認為更多是來自于政策層面的復蘇。可以看到,九月份的一系列醫療器械集采,其降價幅度或者規則較過去更溫和。所以,在醫藥板塊處于低位的時候,就發生了一波比較強的反彈。
“事實上,這一波政策的放松預期,我們從6月份就開始推薦。”余文心指出,2022年6月國家醫保局下發了創新藥續約談判的文件,仔細解讀可以看到其規則相比以前的降價預期有所緩和。但是7、8月份,市場因為消費數據等原因又出現了回調,所以6月份有一波小的反彈之后,股票市場包括醫藥股又有所回調。直到9月份,包括電生理、生化等集采密集發布之后,市場才真正確立了政策緩和主線。
余文心總結道,2022年4月的一波復蘇是跟隨所有消費股一起的,包括醫藥消費、必需品消費、白酒消費,那時都有一波行情。但是,2022年9月這波行情是比較獨有的,受益于醫藥板塊政策預期緩和,所以這兩次反彈是不一樣的邏輯。“經歷了比較緊的幾年之后,我們覺得,現在各方對于集采等政策,其實都趨于溫和化。我們還是需要一個可持續的行業發展,以及可持續的政策預期。”
醫藥板塊有望迎來反轉
2023年,醫藥板塊能否持續反彈,甚至從反彈進一步走向反轉?
基于過往經驗,余文心復盤認為,醫藥板塊是不斷波動型上升的走勢。2009年到2011年一波大幅上漲,是因為醫保擴容;2011年又因為醫保的透支、超支等,出現了一波下跌。跌了一年半之后,隨著創業板很多新公司上市,有新的主線誕生出來,醫藥股一直漲到了2015年。
“2016年年初有‘熔斷’,所以一直到2016年大家還是比較擔心醫藥股。也是因為控費邏輯又調整了一年半,直到2017年中期,由于創新藥的崛起等等,又持續了一年期的牛市。”余文心指出,至2018年中期,因為長生疫苗事件以及“4+7”集采,醫藥股又調整了半年。到2019年上半年,隨著CRO等主線行情的表現,至2021年中期又一直走了長達兩年半的牛市。隨后從2021年7月開始,到2022年9月底又調整了15個月。
余文心總結指出:第一,醫藥股其實一直是長牛,因為城鎮化、老齡化等變化,其長牛趨勢是確立的。第二,行業漲多了之后,可能就面臨回調,因為估值太貴,或者說每一輪回調其實都因為醫保控費。但回調的時間一般沒有超過一年半,因為板塊估值已經比較便宜,疊加政策端總會有微調,以及醫藥股中會有很多新公司,包括新公司的上市、老公司誕生新的主線,總有細分子行業引領新一波的成長。
“我們更傾向于認為,它是一個反轉。”余文心認為,醫藥股可能又要迎來兩年或者更長時間的甜蜜時光。第一,目前醫藥股的估值不算貴;第二,公募基金持倉在比較低的位置。第三,現在我國的衛生總費用是7萬多億,醫保基金的支出規模大概不到3萬億,但這兩個數據是連年增長的。比如說這兩個數據每年增長10%,就一定會有增長20%-30%甚至40%-50%的公司出來。而醫藥領域的細分賽道這么多,很容易找到40%-50%或者20%-30%增長的這些公司,新一波的行情也會誕生出來。
拉長時間線看,余文心認為,人口老齡化支撐了醫藥行業非常長期的增長,在很多的慢性病、新藥以及新的耗材等領域中,其實都有巨大的機會。因為人活的時間越長,面臨的疾病挑戰就會越多。“人口老齡化避免不了,我們對很多創新藥物、創新器械的需求實際上是在增加的,我們覺得領域中間有巨大的機會。”
疫后復蘇值得期待
2022年年末,隨著疫情防控政策進一步優化,國內迎來第一波感染高峰,退燒藥、口罩、血氧儀等物資需求快速提升。
余文心首先強調,從各國歷史來看,這一波新冠疫情不是短期可以結束的。所以,能夠給得上估值的,實際上是長期能夠看到持續性的。事實上,PE(市盈率)這一概念的誕生,基于大家對于長期成長以及現金流的預期。因此,這一波比較受益的如藥店,即使疫情過去,去藥店的人仍然是不少的,人們也會有疫后的康復需求。此外,互聯網醫療等需求也是持續的。
“我們覺得,疫后包括消費的復蘇也是可以看得到的。”余文心還指出,嚴肅醫療等類似行業都會有持續的業績增長。
具體到復蘇節奏,余文心認為,第一波復蘇的可能是藥店、互聯網醫療,包括部分中藥。第二波是消費,包括眼科、口腔、醫療服務、醫美等。第三波可能是嚴肅醫療的復蘇,畢竟現在各個醫院可能還在忙于接診呼吸科病人。
創新藥進入了分化時代
對于備受投資者關注的創新藥賽道,余文心認為,中國的創新藥經歷了從2015年到2021年一波非常大的行情之后,未來一定是分化的。大家還是要回歸投資這個行業的本源,就是產品的療效以及最終的銷售,即臨床獲益以及銷售兌現。
“當然,我們也看到,因為前面調整得非常多,市場是非常悲觀的,但產業同樣在發展。”余文心指出,資本市場可能把樂觀的情緒放大,也把悲觀的情緒放大,但產業界有自身的發展規律,以及自身的修復。可以看到,更多的公司在海外License-out(海外授權),包括自身出海,都非常優秀。現在疫情放開之后,出海可能會更順利一些。此外,隨著很多的新藥上市,在國內的兌現預期也越來越強,這兩點上面都是有機會的。
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余文心認為投資創新藥比較難,因為要搞清楚競品、靶點、海外研究進展等,這些可能瞬息萬變。這跟投資很多消費行業不太一樣,因為一旦一個消費企業有了競爭優勢后,是較少變化的。但是在創新藥行業,半年、一年后競爭格局可能都出現了非常大的變化。
“對于普通投資者是比較難的,但其實也不是不能逾越,因為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去跟蹤等等。”余文心建議,也可以通過投資基金或者ETF的方式,買行業β也是一種選擇。
CXO方面,余文心認為,過去是一個非常景氣的行業。需求端的爆發、中國的工程師紅利使得中國承接了這波產能轉移,以及本土創新藥的崛起,都是CXO崛起的緣由。
“到今天,我們覺得產能跟供需之間應該是相對平衡的狀態了。所以,整個板塊像前幾年一樣大漲,我覺得不太具備條件。”余文心建議,更多要去找個股的α。畢竟行業確定性地在增長,其中一定會有能夠拿到更多訂單的公司。
2023年看好三條主線
展望2023年的醫藥板塊,余文心比較推薦三條主線。
第一,余文心推薦關注復蘇,包括嚴肅醫療的復蘇和消費的復蘇。在嚴肅醫療的復蘇中,高值耗材、麻醉藥、一些創新藥的復蘇都是顯而易見的。在消費中,眼科、醫美、口腔等的復蘇也是確定的。
具體到消費醫療的復蘇節奏,余文心認為,眼科的復蘇應該是最快的,醫美、口腔、中藥滋補品或資源品的復蘇也非常值得期待。“我們也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估值跟業績的匹配度。在估值太貴的時候,建議大家等一等。當疫情出現反復、可能股票市場又下跌的時候,其實是買消費醫療最好的時機了。”
對于第二條主線,余文心建議關注醫藥的硬科技,包括醫療設備等“國之重器”。“醫療器械,尤其設備、高值耗材這些領域中,國產化率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投資邏輯。”
余文心指出,在細分的子賽道或者子行業中通常有一個指標,一旦該行業的國產化率達到20%,就有可能進入加速替代的過程。因為在份額才5%的時候,要說服醫院、醫生使用國產設備,相對來說比較難;但是一旦行業或者細分領域的產品達到20%的國產化率時,醫生可能就面臨批量的認可,這時候有望加速國產化。
“我們在很多的大型影像設備,包括測序儀、呼吸機、疫情相關的彩超、ICU設備,以及瓣膜、晶體、電生理等高值耗材,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國產化空間。”余文心指出,甚至在有些領域中,國產企業比進口企業做得還好,或者更早在中國做推廣、教育。整體而言,醫療器械的國產化率提升是非常確定的趨勢。
第三,余文心推薦關注中藥領域一些資源品屬性的公司,其實也是消費主線中的子領域。此外,還有一些領域,比如血制品、CRO中都有一定的機會。“把握估值跟業績的匹配度,去尋找其中更有α的公司。”
相關報道
【首席展望】廣發證券郭磊:今年中國經濟將走出谷底 地產將有所改善
【首席展望】申萬宏源王勝:2023年A股有兩段行情值得關注
【首席展望】摩根大通朱海斌:消費將成為經濟復蘇“主引擎”
【首席展望】武超則:信創發展到了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節點
【首席展望】廣發證券王乾:農產品價格易漲難跌 對養殖不悲觀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
相關閱讀
-
基金最新季報的秘密都在這!抱團趨勢下...
【基金最新季報的秘密都在這!抱團趨勢下降“頂流”這樣調倉】2022... -
當前要聞:【首席展望】海通證券余文心...
【海通證券余文心:醫藥板塊有望反轉看好三條主線】海通證券醫藥行... -
焦點簡訊:RCEP助力世界經濟爬坡過坎
2023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滿一... -
兔年伊始,看23個僅回家可見的過年故事
大年初六,假期最后一天,回家的人們已陸續踏上返程路。十兄妹聚齊... -
全球通訊!保護好莽莽林海 發展好林區...
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宋爽)1月24日至27日,孫紹騁深入呼倫... -
百融智匯云:輔助金融機構從科技“賦能...
一些頭部金融機構對科技的戰略定位,正從科技賦能逐步向科技引領轉... -
【新春走基層】幸福清單,讓困難群眾明...
“趙阿姨,過年好!您對照我剛發的‘幸福清單’,看看這幾個月的低... -
首府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增幅15.5%:世界快報
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鄭學良)記者從呼和浩特市鄉村振興局... -
去年巴彥淖爾市農產品出口值創新高_天天...
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圖古斯畢力格)生產機器馬力全開、隆... -
天天熱資訊!全區消費者權益保護服務中...
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李國萍)記者從自治區市場監管局獲悉... -
熱點評!【強信心 謀發展 開新局】打...
隆冬時節,中蒙邊境線上冰封雪裹、一片寂靜。借助隱藏在雪地中的小... -
美國去年四季度GDP年化環比增長2.9% 高...
美國經濟分析局表示,2022年四季度實際GDP年化環比的增長反映了私人... -
海南離島免稅店春節銷售火熱:5天攬金超...
其中,海口6家離島免稅店總銷售額4 7億元,同比增長140%,比2019年... -
“Z世代”“迎財神”:盼經濟穩發展工作...
”1998年出生的山西省運城市市民趙茜茜說,從祖輩至父輩的傳承風俗... -
聯合國報告預測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將放...
2023年,預計美國和歐盟的經濟增速將分別放緩至0 4%和0 2%,日本... -
世界熱文:經濟下行壓力大 美民眾應急...
當地時間25日,美國多家金融服務公司公布了2023年美國民眾應急存款... -
環球熱議:春節假期長三角鐵路客流保持高...
26日,長三角鐵路部門預計發送旅客173萬人次,將達春節假期以來的最... -
長三角鐵路今日預計發送旅客173萬人次 ...
為滿足旅客假日探親、旅游等出行需要,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 -
世界短訊!【新春走基層】32年的除夕“...
清脆的鞭炮聲回蕩在村莊,火紅的燈籠高懸在房檐,赤峰市克什克騰旗... -
資訊:【新春走基層】讓數據多“跑路”...
“這個平臺真是太好了,現在辦個證明就像網購一樣方便,在手機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