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創業 >

榮昌生物上半年虧損超7億,銷售費用增長133.51%

2023-08-23 07:41:28    來源:新京報

8月22日,榮昌生物發布2023年半年報,報告期內的營業收入4.22億元,同比增長20.5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03億元。虧損進一步擴大的同時,榮昌生物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費用化研發投入同比增加20.19%,以支持其核心產品及九個分子的幾十項適應癥的臨床開發。

研發投入同比增加20%,虧損持續


(相關資料圖)

榮昌生物表示,營收增加主要是注射用泰它西普和注射用維迪西妥單抗銷量增加所致,虧損進一步擴大則與核心產品商業化能力建設需持續投入較多費用,各研發管線持續推進、研發費用大幅度增加有關。

今年上半年,榮昌生物的費用化研發投入為5.4億元,同比增加20.19%,研發投入總額占營業收入比例為127.94%,比上年同期略降0.4%。其中,泰它西普和維迪西妥單抗報告期內投入金額分別為1.39億元、1.05億元,累計投入金額分別為10.27億元、9.17億元。

對于研發投入總額較上年同期發生重大變化的原因,榮昌生物稱,報告期內,新藥研發管線增加、多個創新藥物處于關鍵試驗研究階段導致臨床試驗費、材料費等費用增加;研發人員增加、員工工資水平上漲導致人員費用增加。

截至目前,榮昌生物共有九個分子處于臨床開發階段,正在針對幾十種適應癥進行臨床開發。已進入商業化階段的藥物泰它西普(RC18,商品名:泰愛)和維迪西妥單抗(RC48,商品名:愛地希)正在中國及美國進行針對多種適應癥的臨床試驗,并取得多項積極進展。此外,RC28、RC88、RC98、RC108、RC118等其他分子臨床進展順利,將陸續進入關鍵臨床試驗階段;RC148、RC198也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兩個核心產品泰它西普、維迪西妥單抗均于2021年進入醫保目錄。

泰它西普和維迪西妥單抗是榮昌生物的兩個“王牌”產品。前者為全球首個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治療創新雙靶生物制劑,2021年3月獲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同年12月被納入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用于治療SLE。后者是國內首款抗體偶聯藥物(ADC)藥物,也是我國首個獲得美國食藥監(FDA)、國家藥監局突破性療法雙重認定的ADC藥物,分別于2021年6月、12月獲批準,用于治療HER2表達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胃癌(GC)及治療晚期尿路上皮癌(mUC)。

銷售費占營業收入比例高達82.94%

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榮昌生物的銷售費用為3.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33.51%,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高達82.94%。而在一季度中,榮昌生物的銷售費用率甚至一度高達94.05%。

對此,榮昌生物表示,銷售規模擴大,各項銷售開支增加,產品商業化能力仍處于前期建設階段,需持續投入較多的團隊建設費用和學術推廣活動開支。另外,隨著泰它西普和維迪西妥單抗的準入醫院數量及覆蓋藥房數量大幅度增加,商業化團隊一線銷售人員擴充以及商業化推廣力度加大也導致銷售費用相應增長。對于泰它西普和維迪西妥單抗這兩款已進入商業化階段的核心產品,榮昌生物積極推廣。截至6月30日,榮昌生物自身免疫商業化團隊和腫瘤科商業化團隊分別已組建超過600人的銷售隊伍,并已分別準入超過600家醫院。

榮昌生物稱,隨著泰它西普和維迪西妥單抗在更多適應癥上的注冊臨床試驗陸續完成,其他在研產品的開發進度加快等,多適應癥以及多產品進入商業化階段將進一步改善財務狀況,為盡快實現扭虧為盈創造條件。

由于藥品審評審批環節多、周期長、不確定性大,在研產品的上市進程可能受到較大程度的延遲或無法按計劃獲得上市批準。榮昌生物表示,在研產品附條件獲批后,也可能無法獲得完全批準,可能在市場、推廣、醫保覆蓋范圍等方面的進展不達預期,以上都可能影響營收,使虧損進一步增加。

業績方面,榮昌生物積極布局覆蓋多項疾病治療領域的在研產品管線,未來仍將維持相應規模的研發投入用于在研產品進行臨床前研究、全球范圍內的臨床試驗以及新藥上市前準備等藥物開發工作。且新藥上市申請等注冊工作、上市后的市場推廣等方面亦將帶來高額費用,均可能導致短期內虧損進一步擴大,從而對日常經營、財務狀況等方面造成不利影響。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