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創業 >

逼宮OR轉移矛盾?撤資只為推動股改,唯有“指令”能解決三鎮危機

2023-08-30 06:13:01    來源:鳳凰網

早在5月24日,筆者發布的《衛冕冠軍“軟剛”中國足協,到底藏著怎樣的恩怨?付翔落馬成“導火索”?》中就曾提到過這么一段話:“而與此同時,‘三年之約’也到期了,接下來怎么投,有沒有長遠的規劃,至少到目前為止,沒有明確的說法,江湖中早就在傳三鎮的投資方有隱退之意!”。


(資料圖片)

但當時三鎮俱樂部對于投資方有隱退之意這一點,明確予以否認;俱樂部相關負責人還給平臺發了律師函,有些平臺沒有扛住壓力選擇了刪稿。

僅僅3個月,三鎮俱樂部就發了撤資公告!

難道是過去三個月,三鎮的投資方突然之間,遇到了大麻煩么?

在撤資公告發出之后,負責吹風的媒體又開始說,投資方早就玩不動了,他們早就在醞釀股改了!

為何僅僅三個月的時間,俱樂部的口風轉變如此之大?

撤資公告只為逼宮!

自從三鎮進入足球圈以來,他們的所有操作都不能按照常理來判斷。

比如說去年同樣是掐對手脖子,斯坦丘就沒事,王大雷就是4場停賽;再比如說去年最后同樣對裁判出言不遜,矯喆是6場,但三鎮多名對石禎祿出言不遜的球員、教練逃過一劫,只有踹門的馬爾康被停賽一場。。。這些案例足以說明,去年三鎮和泰山在競爭聯賽冠軍的過程中,足協沒有偏向泰山;但他們去年最后非常無厘頭的炮轟足協“黑惡勢力”!

而今年如果他們覺得足協對阿齊茲的處罰不公,完全可以公開提出抗議,或者通過合理的渠道去跟足協高層溝通;但他們找媒體、自媒體輪番對足協開啟攻擊,這是一個想要解決問題的態度么?他們只是抓住了足協公信力喪失這一點大做文章,這在中國足協面臨著人人喊打的“輿論環境”時,得到了一片叫好聲!

而這一次三鎮投資方撤資的背后,很多媒體都在提,投資方由于自身主業經營遇到困難,現在玩不下去了。

但實際上投資方如果玩不下去了,那危機肯定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而是應該早就有危機了。那為何5月俱樂部又要發律師函否認,投資方意興闌珊這一點呢?

何況在三鎮撤資公告發出之后,那么多媒體都在給三鎮說話。

如果只是本地或長期跟隊采訪的媒體這么說,那也許是為了給面子。但一些平時根本不報道三鎮的媒體,出來說三鎮的投資人怎么怎么愛足球,這里面沒有利益么?

如果是一個已經舉步維艱,玩不下去的俱樂部,難道這部分利益不會被砍掉么?

所以種種跡象表明,至少到目前為止,三鎮的運營依舊正常!以三鎮投資方的實力,只要想玩,至少把今年玩完問題不大!

而運營正常卻突然發撤資公告的核心因素在于——他們對于股改進展緩慢感到不滿。

其實早在賽季開始前,江湖中就已經傳出了有關“今年三鎮預算減半”,“投資方打算收手”等說法,在當時有關三鎮開啟股改的聲音就已經發酵了。

其實對于俱樂部的股改,三鎮內部也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人對股改前景比較看好,也有人認為股改難度很大。

而這種截然不同的觀點背后,看好股改的人認為三鎮是冠軍隊,武漢有著非常好的群眾基礎和氛圍,他們認為武漢有關方面,不會看著冠軍隊迅速走向滅亡。

不看好股改的,是因為整個中國足壇,基本上就沒什么股改順利的;像久事接綠地這種,根本就不叫股改,只是換個東家。

那為什么三鎮的投資方要推動股改呢?在如今的大環境下,指著一家房地產企業每年砸幾個億下去,確實會給投資方造成不小的壓力。但逼宮的背后,有兩個因素也不得不提:

1、 武漢有關方面此前在股改這件事給了一定的承諾,但是緩慢的進展很可能會讓投資方覺得,這些承諾變成了畫大餅!

2、 三年之約到期了。

無論是最早做青訓,還是18年打中冠,19年打中乙,都屬于小打小鬧。但是從20年開始,三鎮開始加大了手筆。那一年夏天中乙開始前,在球隊目前使用的訓練基地奠基儀式上,當時的武漢足協秘書長付翔,代表俱樂部喊出了沖甲,以及三到五年踢中超的目標。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已經傳出了三鎮的投資方跟有關方面之間達成了一個三年計劃。

短短三年時間,三鎮已經超出預期的在去年成為了中超第二個升班馬冠軍,當時代表俱樂部喊出口號的付翔,在三鎮奪冠之前就已經被抓了。而在“三年之約”到期之時,三鎮的投資方早就已經展現了意興闌珊之意,他們一直在努力推動股改。

如果武漢有關方面在大力推動股改,且股改談判進展順利,三鎮俱樂部現如今肯定不會發這個撤資公告,哪怕是咬著牙也肯定會把今年負責到底。

而選擇在這個時間點發撤資公告,一方面體現出他們對于股改進展緩慢的不滿;另一方面三鎮的投資方很可能通過上港亞冠出局后的連鎖風波,意識到了亞冠所帶來的影響力。

就算是中國足協預支今年聯賽分紅,也能把三鎮打亞冠的差旅費湊出來,他們絕對不可能退賽。

但是足協可以預支聯賽分紅,保障三鎮打亞冠的衣食住行;但如果投資方撤資了,足協解決不了三鎮球員的工資,那球隊戰斗力會不會受到影響?面對浦項制鐵和浦和紅鉆這兩個強敵時,有沒有可能被打花呢?

特別是在非常敏感的時間點萬一被日韓球隊打花了,屆時會造成的輿論影響,會不會擴大到整個武漢足球,乃至武漢這座城市呢?武漢有關方面怕不怕屆時可能出現,巨大的負面輿論呢?

由于中國所有職業俱樂部,都是嚴重虧損的“吞金猛獸”,這就決定了在中國投資足球不會是市場行為,而最終能出手拯救俱樂部的,也只會是上面下“指令”!

當初因為指令,綠地接了申花,上港接了東亞;而這兩年同樣是因為指令,津門虎在最后時刻活過來了,久事接了申花,多地國企紛紛掏錢贊助。反觀沒有得到上層指令,只有體育系統推動股改的重慶、河北、富力、陜西長安競技等隊的歷史都畫上了句號!

而三鎮的未來是像上港、申花、津門虎一樣?還是向河北、重慶、富力一樣?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