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觀察 >

圓通速遞擬4.5億增資浙江驛棧 短時間內或難有經濟效益

2018-05-31 17:36:58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5月29日,圓通速遞(600233,SH)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與圓澤投資、中通吉網絡、福杉投資、申通投資、百世物流科技及云鋒麒泰共同投資浙江菜鳥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菜鳥供應鏈”)之全資子公司浙江驛棧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驛棧”),合計增資31.67億元人民幣,其中圓通速遞增資4.5億元,持股占增資完成后比例為6.28%。

對此,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舉能幫助圓通速遞彌補快遞末端服務的短板,但目前這一服務板塊盈利尚難。

增資浙江驛棧補“短板”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上述公司已于5月29日在杭州共同簽署《關于浙江驛棧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之增資協議》。圓通速遞擬增資4.5億元人民幣均來源于其自有資金,其中,1575萬元人民幣認繳新增注冊資本,4.34億元人民幣計入資本公積金。本次投資后,公司將持有浙江驛棧1575萬元人民幣注冊資本,持股占比為6.28%。此外,本次增資對象浙江驛棧以及共同投資方圓澤投資為公司關聯法人,本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

圓通速遞在公告中表示,此次增資是為了提升末端派送服務時效,拓展多元化派送渠道,有助于公司網絡及服務范圍的進一步延伸,落實終端戰略布局。

事實上,快遞柜等快遞末端服務2013年便已興起。2015年6月,順豐、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五家物流公司聯合投建的豐巢智能快遞柜,各快遞公司在快遞末端服務的布局啟動。今年,眾多快遞公司一致喊出“解決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口號。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全行業看,目前智能快遞柜等末端物流服務仍處于投入布局期。“圓通此前沒有參與到順豐、中通、申通、韻達等在2015年聯合發起的快遞末端服務公司豐巢,因此相比‘三通一達’中的其它公司,圓通在末端智能柜方面存在短板,而投資驛棧可以彌補這一短板。”

快遞行業資深人士蔡偉陽認為,目前關于“快遞服務末端”的概念炒作已逐漸降溫,市場逐漸回歸理性。快遞服務末端作為物流全產業鏈的有效環節,未來將會受到更多重視,規模化的傳統物流公司未來將更多地投入末端市場。

短時間內或難有經濟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圓通速遞在公告中指出本次增資標的主營業務為面向社區、校園的第三方末端物流服務,系新興行業,由于涉及多方資源整合及服務模式、盈利模式的進一步摸索及探討,可能存在短時間內不能產生明顯經濟效益的風險。

事實上,菜鳥驛棧在增資前由菜鳥供應鏈全資控股,目前尚未實現盈利。其2017年度凈虧損達2.90億元;其2018年一季度凈虧損為1.14億元。

無獨有偶,自創建起融資規模累計超55億元的豐巢科技也被業內評價為“燒錢”。相關公告顯示,豐巢科技在2017年前三季度凈虧損2.75億元,在2016年度凈虧損2.49億元。

楊達卿對此分析表示,諸如驛棧、豐巢等智能柜等基礎設施服務,一方面在派件中扮演末端水龍頭角色,另一方面在收件中扮演抓手角色。“這樣的快遞末端服務很難孤立發展,必須依托物流全鏈路才有價值。短期內若謀盈利,可能造成服務鏈的割裂。因此目前盈利尚難,但卻是升級末端服務體驗不可少的利器。”

根據國家郵政局公布的統計數據,2009年至2017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由18.6億件增至400.6億件,年均復合增長率約46.79%;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收入由479.0億元增至4957.1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33.92%,蔡偉陽認為,快遞服務行業未來五年仍具有較好的成長性,增長率預計將保持在30%以上。

不過,楊達卿認為中國物流市場長期以來碎片化發展,“弱、小、散”的局面長期存在,而這也給阿里巴巴、復星集團、騰訊等企業的產業資本帶來投資契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阿里巴巴等企業在物流行業早有不少布局。2013年5月,阿里巴巴集團聯合復星集團、銀泰投資快遞業龍頭“三通一達”等多家企業共同發起設立菜鳥網絡,完善“淘系”生態格局;復星集團曾于2010年、2016年兩次投資韻達,并于2014年注資宅急送;2018年,騰訊投資貨車幫和運滿滿合并后的滿幫集團。

楊達卿進一步表示,物流行業的天下“分久必合”,目前行業正處于資源聚合重塑的關鍵期,阿里、騰訊等大資本投入物流市場,利于加速優質資源整合,加速落后產能淘汰,馬太效應逐步顯現。“但從長遠來看,數字經濟下的產業聚合,帶來一些超級生態平臺的同時,也可能存在監管缺位問題。這也需要監管方面從數字供應鏈上審慎把握,避免管理真空帶來的負效應。”

關鍵詞: 圓通 浙江驛棧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