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觀察 >

青島農商行處置不良 關聯方接盤遭問詢

2018-11-29 10:33:36    來源:新京報

A股的農商行再迎新血液,青島農商行第二次闖關IPO成功。11月20日,青島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首發A股上市申請獲證監會審核通過。此前7月份,青島農商行在上會前夜被證監會取消上會審核,上市之路只差“臨門一腳”卻被按下暫停鍵。

青島農商行也是今年第二家過會的農商行。4天前,11月16日江蘇紫金農商行剛剛獲得證監會核發IPO批文。

從2016年10月首次提交招股書算起,青島農商行上市路歷時兩年有余,目前仍因多個問題被發審委問詢,包括該行的不良貸款處置問題、凈利差逐年收窄問題等。

4關聯方受讓該行不良貸款債權,成交價高于評估價

青島農商行雖已成功闖關,但是,發審委對該行多個問題進行詢問,其中包括該行被質疑已久的不良貸款處置問題。在1月10日公布的證監會對該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反饋意見中,也有類似的問題。

青島農商行貸款逾期率和貸款不良率總體呈下降趨勢,但該行自設立以來的不良貸款處置的受讓方主要集中于關聯方。發審委提出,請發行人代表說明,向關聯方轉讓債權的原因及合理性,通過關聯方處置不良貸款是否符合行業慣例,是否存在關聯方承接不良資產輸送利益的情形;向關聯方處置不良貸款對各期經營業績和不良貸款率的影響,是否存在通過向關聯方處置不良貸款變相降低信貸資產不良率的情況。

根據年報,該行2014年末、2015年末、2016年末、2017年末不良貸款率分別為2.40%、2.38%、2.01%、1.86%,呈現逐步改善的趨勢。青島農商行在招股書中表示,從2014-2016年的數據對比來看,該行不良貸款率高于已上市銀行平均值、已上市農商行平均值,主要原因是貸款客戶中中小微企業占比較高,面對經濟下行趨勢,該類客戶承受的經營壓力更大。因此,該行加大了存量不良貸款的處置力度。

該行自成立以來,通過核銷及債權轉讓方式累計處置不良貸款64.62億元,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是債權轉讓,金額為57.36億元,占比接近九成。而其債權轉讓的受讓方中,出現了多家關聯方。該行不良貸款債權轉讓的受讓方主要有12家企業,其中有4家是該行關聯方,包括青島國信發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國信(青島膠州)金融發展有限公司、青島國鑫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日照鋼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其中,前兩家為該行持股10%的第一大股東青島國信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青島國鑫為該行監事直接控制的企業;日照鋼鐵控股是該行第三大股東,持股6%。

2015年-2016年間,這4家關聯企業受讓青島農商行的不良貸款債權本金合計6.27億元。2015年-2016年青島農商行共轉讓債權37.93億元,4家關聯企業受讓的債權金額占比達16.5%。

2016年,青島農商行轉讓不良貸款債權17.1億元,2017年上半年轉讓15.95億元,半年即逼近2016年全年的金額。經過大刀闊斧的處置,到今年三季度末,該行不良率進一步下降至1.71%,已經低于A股上市農商行中的江陰銀行。

另外,4家關聯方受讓該行不良貸款債權的交易,實際成交價均高于評估價值。例如該行向青島國信發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轉讓的53筆貸款,資產評估價值為29993.7萬元,拍賣成交價為30652.5萬元;向日照鋼鐵轉讓的10筆貸款,評估價值為3976.7萬元,實際成交價為5522.3萬元。轉讓方式均為公開競標受讓。

保薦機構招商證券認為,上述不良貸款處置履行了相應的規章制度和公開拍賣程序,處置程序合法合規、處置價格公允。但證監會在1月的反饋意見中曾要求補充披露上述關聯交易的價格公允性,并說明上述關聯方受讓不良貸款后的最終處置情況和收益。

某資產管理公司資產處置部門專業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不良資產的轉讓需要看雙方的商業談判過程,以本金或略高于本金含利息的價格轉讓都是可能的。如果是公開拍賣,最關鍵的是看其是否遵循了三公原則,僅從成交價格無法判斷是否合規。即使是關聯公司,如果走了三公程序,而且是賣斷就不違規;如果賣給關聯公司,又給關聯公司兜底,就可能是假出表,那就是違規的。

盈利增長加快,凈利差逐年收窄被詢問

根據招股書,青島農商行擬在深交所上市,本次公開發行的股票數量不低于本次發行并上市后總股本的10%,且不超過發行后總股本的25%(含25%),發行后總股本不超過約66.67億股。發行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充實該行的核心一級資本,以提高資本充足水平。

從近幾年財報來看,該行的資本充足指標呈現下降態勢,補充資本的需求較為強烈。2015、2016、2017三年間,該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03%、12.89%、12.59%,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0.70%、10.67%、10.51%,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0.70%、10.67%、10.50%,均逐年下降。到2018年9月末,該行資本充足率進一步降至12.54%,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均為10.57%。

從業績數據來看,青島農商行的營業收入、凈利潤總體呈上升趨勢。2015年-2017年三年間,該行營業收入分別為57.51億元、58.30億元、60.7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8.64億元、19.04億元、21.40億元。增速也提升明顯,營業收入增速由2016年的1.38%上升至2017年的4.27%,凈利潤增速由2016年的2.16%上升至2017年的12.42%。今年該行保持了較快增速,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2.38億元,同比增長16.75%;凈利潤21.79億元,同比增長12.35%。

然而,發審委對該行凈利差逐年收窄的情況提出了疑問,要求其說明凈利差、利息凈收入波動的原因及合理性。根據招股書數據,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1-6月該行凈利差分別為3.84%、3.43%、2.78%、2.34%;凈利息收益率分別為4.12%、3.69%、2.99%、2.53%。

與同期上市農商行平均水平相比,青島農商行的凈利差和凈利息收益率一直較高,2016年以后差異逐步縮小。該行稱主要原因是其貸款投向以中小企業客戶為主,并且該行的貸款等傳統業務占比較高,發放貸款和墊款平均收益率高于其他業務。

截至2017年末,該行資產總額2510.54億元,在全國農商行中排名第12位,已經超過目前A股上市的5家農商行。聯合資信在對青島農商行2018年跟蹤信用評級報告中指出,該行的優勢在于營業網點在青島地區覆蓋范圍相對較廣,存貸款業務市場占有率較高;儲蓄存款及定期存款占比較高,負債穩定性較好。但同時該行存在信貸資產質量變化的風險;另外,該行貸款行業集中度較高,其中房地產業及建筑業貸款占比較高,存在業務集中風險及政策風險。

另外,該行在2016年間大舉對外投資村鎮銀行,共控股了8家村鎮銀行,投資金額合計3.57億元。8家村鎮銀行均在2016年上半年成立,除了山東的5家之外,還有深圳1家、江西2家。

【觀察】

兩市12家銀行排隊IPO 近六成是農商行

青島農商行在2016年A股上市的熱潮中遞交了招股書,但隨后又面臨了2017年銀行A股IPO“空窗”期,直至今年銀行IPO再度開啟,該行才得以闖關成功。

今年以來,已有成都銀行、長沙銀行、鄭州銀行掛牌上市;另外,江蘇紫金農商行已獲得證監會核發IPO批文;青島銀行、西安銀行、青島農商行已成功過會。與2017年相比,今年銀行上市進程明顯加快。

根據證監會最新公布的數據,截至11月22日兩市共計有12家銀行排隊IPO,其中農商行有7家,超過半數。

上交所排隊隊伍中共5家農商行,浙江紹興瑞豐農商行、廈門農商行、重慶農商行、亳州藥都農商行4家處于“預先披露更新”狀態,江蘇海安農商行處于“已反饋”狀態。深交所排隊隊伍中有2家農商行,江蘇大豐農商行處于“預先披露更新”狀態,安徽馬鞍山農商行處于“已反饋”狀態。

目前A股市場共5家農商行,全部來自江蘇省。在排隊上市的農商行中,有2家來自江蘇,2家來自安徽,還有3家分別來自浙江、福建、重慶。青島農商行的過會,以及后續更多農商行的上市,將改變目前A股農商行“江蘇獨大”的局面。

恒豐銀行戰略研究部研究員楊芮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越來越多的農商行謀求上市的動力在于補充資本金的需要。不同于大行、股份制銀行,以及部分已具備一定規模的城商行,大部分農商行發展起步較晚,一方面仍然需要通過擴大規模尋求發展,另一方面還面臨著在監管約束下,部分表外資產回歸表內將占用資本的挑戰。由此一來,農商行的資本補充存在一定壓力。并且,農商行大部分集中于縣或市,業務發展有一定地域局限性,登陸A股有利于提升其在資本市場的知名度,打通境內外融資平臺,有助于其業務拓展,彌補區域布局的短板。

但是,與股份行、城商行相比,農商行上市也存在較多弱勢。楊芮表示,農商行上市過程中的主要障礙在于公司治理水平、資產質量兩方面,在公司治理方面,農商行均存在股權結構分散的問題;在資產質量方面,農商行整體不良率始終高于其他類型的商業銀行。根據銀保監會公布數據,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農商行不良率達4.23%,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的不良率分別為1.47%、1.70%、1.67%,農商行不良率明顯高出其他類型銀行。

目前正在排隊上市的農商行中,紹興瑞豐農商行也曾在7月9日被證監會取消發行申報文件的審核。證監會在1月份公布的對該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反饋意見中,多個問題與股東結構、不良貸款情況有關。

楊芮認為,農商行要爭取上市,可以嘗試在招股書中突出經營特色,例如服務“三農”等。如果農商行在A股上市困難,也可以先在H股上市,以緩解補充資本之急。

(記者 顧志娟)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