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觀察 >

常州房企6年破產21家 司法多招“破局”應對房企倒閉難題

2018-12-27 09:10:56    來源: 中國新聞網

“2012年至2018年,先后有21家常州房地產企業進入破產程序。”12月26日,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向公眾通報常州房地產企業破產的相關情況。據不完全統計,除剛受理的2件房企破產案件外,其余19起破產案件中申報的債權人戶數高達8906戶,其中涉及消費購房人、被拆遷人多達5370戶,申報債權總金額339.43億元。

近年來,房地產企業受市場影響以及企業運行不規范等因素,房地產企業進入破產程序的案件數量增多。

不同于其他類型破產案件中企業“占大頭”的現象,在房企破產案件中,波及面最廣、影響度最深的是普通老百姓。如何最大限度維護好群眾權益,成為常州法院首先要破之“局”。

2013年,王先生的父親被查出身患重疾。為了給父親提供一個優質的康復環境,王先生賣掉了家中老房置換購入了一套龍德花園的期房。天有不測風云。2014年9月,因龍德置業公司陷入債務危機,尚未封頂的龍德花園項目全部停工,成了“爛尾樓”。300余戶購房者欲哭無淚,維權無門。

同年,購買了常州市新北區天譽城市花園二期的業主何女士也正經歷煎熬。該項目開發公司——常州金豐置業公司陷入經營困境,項目無法按期完工交付,160余戶業主集體群訪維權。

2015年,武進法院、新北法院分別依法受理了龍德置業破產清算案、金豐置業破產重整案。堅持消費購房債權、拆遷安置債權最優地位,王先生與何女士如愿排在了拿房得房的“第一方陣”。經過前期一系列流程,隨著新投資人的接手入駐,兩個項目相繼完成了續建、驗收、交付等工作,購房人的全部產權證明現已辦理到位。

從抱團維權到順利拿房,王先生與何女士的故事不在少數。截至目前,常州法院在審理房企破產案件中共計復工續建房屋面積79.27萬平方米,涉及復工資金17.86億元,妥善安置消費購房人、被拆遷人超過3910戶,清償率達100%。

據常州中院民二庭庭長王文俊介紹,截至今年11月,常州兩級法院審結房企破產重整案4件,多家有發展前景但暫時面臨困境的企業實現“重生”。

2015年3月,因開發公司資金鏈斷裂進入破產程序,位于常州市中心板塊的凱悅項目停工,余留84.54畝的凈地未能開發。為盤活閑置資產、籌措續建資金,今年6月,鐘樓法院通過網絡司法拍賣處置該宗土地。經過12輪網絡競價,8輪延時競價,南京金鷹國際集團最終以11.49億元競得,創下常州司法拍賣成交價新紀錄。據統計,常州法院在房企破產案件審理中,通過司法拍賣及在建工程的土地總面積達52.50萬平方米,總價值達25.62億元。

據王文俊介紹,房企因其行業特性,從土地招拍到規劃審批,再到建設施工、買賣登記,牽涉部門多、覆蓋范圍廣,要想在非“震蕩”模式下推進房企走破產程序,只依靠法院的“單打獨斗”顯然難以為繼。對此,常州法院著力加強與地方黨委政府的溝通協調,堅持“法院用好‘指揮棒’,協力共畫‘同心圓’”的府院聯動機制,保障房企破產工作的平穩有序推進。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