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觀察 >

患者應如何擺正一個良好的心態呢?

2019-08-01 14:40:04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本期節目:被情緒影響的心臟疾病——雙心障礙

對于普通人來說,如何分辨是精神心理障礙還是器質性病變,確實比較困難,所以當身體出現了一些不舒服,胸悶、胸痛等癥狀的時候,首先要去醫院心血管科看病。

若出現下面幾種情況,可以考慮有可能是情緒問題引起的。有些患者,出現臨床癥狀,但做了相關檢查,客觀檢查卻沒有發現異常或者和主觀癥狀嚴重程度不匹配,同時患者睡眠質量差,經常失眠,情緒上表現為容易緊張急躁,容易過度擔心,或者表現為乏力、郁郁寡歡、對所有事情都不感興趣,這時就要考慮到心臟不適癥狀可能不是來自于心臟問題,可能在別的器官出現問題,比如精神心理問題。

當醫生考慮到精神心理因素對心臟的影響時,建議大家不要回避,積極和醫生一起來找原因。不要一講到神經功能的問題、精神心理問題就覺得是“腦子有病”,或者是“精神病”,這種想法是不對的。要客觀認識到,因為精神心理的問題不是“精神病”、也不是“腦子有病”、也不是“脆弱”了,實際上是我們的神經功能暫時出現失調,需要治療,經過有效治療,可以很快恢復正常。

如何使患者擺正一個良好的心態呢?

心臟病患者出現精神心率問題非常常見。常見的原因包括,對疾病的不了解或接受到錯誤信息,對治療效果的無法把控或無法預知,疾病本身的嚴重程度。比如,很多心血管患者接受手術治療的時候,手術前后可以說很多患者心理波動較大,最常見是焦慮問題的出現。

在手術前、后,大概有30-40%的患者發生焦慮、抑郁的情緒。隨著治療結束和出院,焦慮抑郁的比例會下降,但還有約10%的患者會持續一年左右的時間存在焦慮抑郁的情緒。

為什么會這樣呢?對于手術治療不太了解,對于疾病不太確定,對未來不確定的時候,就可能會有這樣的情緒。另外,心血管疾病本身是一個炎癥性的疾病,焦慮抑郁本身也是一種炎癥性的疾病,所以說心血管疾病和焦慮抑郁的病理生理機制有同源性的,導致相互影響。

關鍵詞: 精神 心理障礙 心血管疾病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