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觀察 >

海寧將通過引技術實施工業邊角料“變廢為寶”

2019-08-23 15:17:28    來源:中國環境報

在浙江省嘉興海寧市海洲街道工業邊角料暫存點內,一袋袋垃圾上寫著“新橋”“新莊”“民和”等村莊的名稱。

這是怎么回事?海洲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說,街道為每個村都定制了工業邊角料收集袋,同時標明垃圾種類。一旦發現有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險廢物等混入情況的,將要求相關責任單位重新分類后入庫。自從印上各村莊的名稱后,大家分類的意識更強了,很少有垃圾混裝的情況出現。

海寧市工業邊角料產生總量大、門類多且較分散,處置難度比較大,全市一天產生的各類工業邊角料可達250噸之多。以皮革制造業為例,自從皮革城觸電“互聯網”,向時尚產業轉型后,就孵化出許多原創設計工作室。這些小企業產生的工業邊角料一天約幾公斤至幾十公斤,量少且分散,更容易出現亂倒亂放,且存在溯源難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海寧市重點對工業邊角料出臺《海寧市規范工業邊角料收集運控機制》。作為嘉興市首個工業邊角料收集運控長效管控機制,以減量化、規范化、可溯化、市場化為原則,對各類垃圾從產生、收集、運輸、貯存到處理利用所有環節進行了詳細的指導和規定,構建起以鎮(街道)規范化暫存點為主體,以市級緊急暫存點為補充的固廢貯存設施體系。

機制明確了“專袋收集、專地存放、專車運輸”制度,且要求各鎮(街道)使用固廢轉運“四聯單”,發送方、承運方、接收方各執一聯,接收方確認驗收后再簽字返還發送方。這樣不僅實現固廢轉運全面“閉環式”管理,還可進行溯源。

此外,海寧市還在馬橋街道率先試點工業邊角料收集處置累進加價收費機制,倒逼企業加強垃圾分類工作力度。

以海寧八方布業有限公司為例,這家企業日均要產生0.6噸左右的工業邊角料,收費后是筆不小的開支。為減少開支,企業采用更優質的原材料減少棉絮產生,并將邊角料中的斷紗線二次分揀再利用。目前,企業日均產生0.46噸工業邊角料,需要支付180多元的處置費。分揀后的斷紗線通過再利用,每天可以額外生產100多米的布匹,扣除成本和工業邊角料的處置費用,每天還能產生600多元的經濟效益。

下一步,海寧將通過引項目、引資源、引技術,統一對各暫存點內的工業邊角料進行資源化、無害化處置,實施工業邊角料“變廢為寶”。

關鍵詞: 海寧 工業邊腳料 變廢為寶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