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觀察 >

垃圾焚燒發電廠成為”網紅“ 參觀需提前3個月預約

2019-10-11 16:43:37    來源:中國環境報

綠色環抱、山路蜿蜒中,幾座不高的樓和一座看似白色“天鵝脖頸”的建筑坐落山中,很難想象,城市垃圾每天被送往這里。

“現在你知道我們為什么把這里稱作‘鹽田能源生態園’了吧。垃圾焚燒電廠建在這里,不僅沒有破環生態環境,還獲得了廣東省宜居范例獎和意大利國際設計大賽金獎(A’ Design Award)等獎項。而且,項目技術也很‘硬核’,煙氣排放指標優于國標和歐盟標準。”深圳能源環保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倬舸向記者介紹道。

在深圳市鹽田區,這座日處理生活垃圾450萬噸的垃圾焚燒發電廠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網紅”。近日,這一城市生活垃圾清潔焚燒與睦鄰共生整體解決方案還進入了本屆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評審委員會的視野,也讓公眾了解了不一樣的垃圾焚燒發電廠。

垃圾焚燒廠

成了驢友之家

通過技術創新,實現了清潔焚燒與睦鄰共生

官方數據顯示,深圳總人口超過2000萬,生活垃圾日清運量近兩萬噸,并以6%的速度逐年增加。垃圾焚燒若處理不當,可能威脅居民健康和周邊環境,產生鄰避效應。

“我們在鹽田建廠,就是為了攻克這個難題。”李倬舸說,“我們通過技術創新,實現了清潔焚燒與睦鄰共生,并獲得了我國焚燒行業首個國家優質工程金獎。”

將這里稱為生態園,一點也不為過。繞過主樓不遠,記者看了“驢友之家”幾個字,還沒等記者提問,李倬舸就走過來解釋,“在景色優美的地方建了廠,自然也得回饋公眾,我們給來鹽田游玩、放松的驢友提供一個歇腳之處,喝點水,稍作休息,他們再出發,欣賞這里的旖旎風光。”

清潔技術適應

垃圾熱值波動

適應不同特性的垃圾,發電廠全天候開放

走進垃圾焚燒發電廠內部,僅有一道玻璃墻之隔,記者未聞到刺鼻的氣味。

“卸料區并不大,但是比較深,節約面積的同時分5個區來堆放。由于我國濕垃圾居多,所以剛運來的垃圾都會在焚燒發電廠堆放3天左右,再進行處理。幾個區之間輪流運轉,從而確保焚燒的垃圾既進行了去濕處理,也先一步進行發酵,便于后續處置。”現場的工作人員說。

“垃圾焚燒溫度達850℃,是高溫滅菌。此外,爐渣也可作為建筑材料再利用,并且焚燒的余熱可發電和供熱,每噸垃圾發電量為300-500千瓦時,每噸垃圾的供電量為250-450千瓦時。清潔焚燒技術兼具了靈活性和適應性。它可以適應垃圾熱值的波動,對不同特性的垃圾具有適應性,煙氣深度凈化系統由多種工藝組合形式,能滿足不同需求。” 李倬舸說。

這座垃圾焚燒發電廠不僅是一座無圍墻的生態園,還是一座全天候開放式垃圾焚燒發電廠。

“這里起到了良好的垃圾處理示范作用。2018年11月,鹽田垃圾焚燒發電廠被列為廣東省生活垃圾處理處置培訓基地,對不少的政府工作人員、技術研發人員和同行進行了培訓。此外,電廠還被評為深圳市環境教育基地、廣東省中小學質量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已陸續接待中小學生等3.6萬多人次,讓孩子們對垃圾分類、垃圾處理科學加深了解。”深圳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熊佩錦介紹了鹽田垃圾廠的教育示范意義。

“當然,鹽田的垃圾處理是全鏈條分類式收運處理,在焚燒前我們將其分類,對可回收的垃圾會物盡其用,不浪費資源,更杜絕垃圾從社區里的綠桶、紅桶、藍桶,到了廠內,最后都進一個‘桶’的弊端。”李倬舸自豪地說,“現在,這座鹽田生態園已經是‘網紅’了,最近來參觀得提前3個月預約。”(張倩)

關鍵詞: 垃圾 焚燒發電廠 網紅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