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觀察 >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老煤礦“年輕了”

2022-11-15 09:13:56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內蒙古日報》


【資料圖】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這是黨給我們科技人員加油鼓勁啊!”

“以前覺得自己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干好自己的活兒就行,現在感覺肩上的擔子很重。”

近日,在國家能源集團烏海能源公司老石旦煤礦的職工創新工作室,幾名技術員工圍坐在團隊帶頭人王瑞林身邊,正在熱火朝天地討論。

“趕上了好時代,如今下礦采煤按幾個鍵就能指揮井下機器采煤,以前想都不敢想。”說起現在的變化,王瑞林的嗓門明顯大了。

今年55歲的王瑞林,是老石旦煤礦有名的技術能手,也是2020年自治區勞動模范和烏海市勞動模范,更是烏海能源公司推進智能化、科技化建設發展的見證者之一。

2017年,老石旦煤礦進行全面深化改革,匯集全礦20余名技術骨干組成團隊,成立了職工創新工作室。工作室剛成立時,工人們普遍認為煤炭和創新根本就不搭,因此大家對這個新成立的工作室熱情不高。

王瑞林作為工作室的技術帶頭人,一邊向公司申請購買新設備,一邊利用現有機器設備帶頭開展技術革新。他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有時為了攻克一個技術難題,甚至通宵達旦。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王瑞林的帶領下,團隊先后完成了30多項創新、創效項目,其中6項獲得國家專利,為企業創造了近200萬元的經濟效益。漸漸地,煤礦形成了“處處是創新之地、人人是創新之源、時時是創新之機”的氛圍,技術人員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生產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通過5G信號,工作人員在地面調度室就可以輕易操控地下7000米深處的采煤設備;煤礦工人在井下不再手動操作設備,只需定時巡檢、遠程控制;井下5G網絡實現全覆蓋,煤礦工人配備的5G防爆手機可以隨時和地面視頻連線……如今,像這樣的智能化采煤場景,在老石旦煤礦已經成為現實。老石旦煤礦實現了從“人控”到“數控”的全面升級、從“自動”到“智能”的全面提速。每年節約人工成本約2700多萬元,采煤設備開機率由86%提升至95%,原煤生產成本有效降低,這座歷經風雨的老煤礦正在煥發出勃勃生機。

“黨的二十大報告給科技人員的是信心、是支持、是底氣,更讓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了明確的方向和目標。我們要堅定技術創新,讓老煤礦煥發新生機,讓‘烏金’釋放更大能量。”王瑞林堅定地說。(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郝飚 通訊員 王超)

編輯:章穎慧

關鍵詞: 煤礦工人 科技人員 操作設備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