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觀察 >

熱消息:【總編輯寄語】過去已去,未來已來!

2023-01-03 18:57:46    來源:北方新報

1

其實,還是“新十條”的作用,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核酸檢測的“呼叫”停止了,行程碼“退役”了;商場開門了,小店營業了,企業復工復產了。


(資料圖)

心頭的“喧囂”仿佛一下子靜止了,緊接著又“喧鬧”起來。

人們紛紛走出家門奔赴工作崗位或街頭巷尾。于是,“煙火氣”再現城市街頭,寫字樓響起了快節奏的腳步聲,人們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又緊皺起來。

面對“放開”,依然很糾結。

終點,又成為起點。

2

從突如其來,到從容應對,這場“戰爭”,我們整整打了三年。

內蒙古一直是“參戰者”,滿洲里、阿拉善、呼和浩特……

和德爾塔變異株戰斗,迎戰奧密克戎變異株……

我們不斷更新防控體系。

“戰斗”打得可謂艱苦卓絕。但是我們沒有認輸,而是堅持不放松、不焦慮、不停步,以穩定性、靈活性應對不確定性。

3

這是一場堅持“人民至上”的健康守護戰,更是一場“全民皆兵”的防控攻堅戰。

當戰斗的號角吹響時——

醫務人員主動請纓奔赴一線,不拋棄不放棄每一名患者,書寫了醫者仁心、大愛無疆的壯美贊歌;黨員干部牢記宗旨、沖鋒在前,黨旗在抗疫一線飄揚,構筑起堅不可摧的戰斗堡壘;志愿者白衣為甲、共赴使命,書寫了我為人人、共赴國難的英雄壯舉;人民群眾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凝聚成氣壯山河、氣吞萬里的磅礴力量。

這是中國底氣,更是人民的硬氣!

4

——過去已去

我們無非生逢一個時代,只能與時代命運與共,與時代肝膽相照,與時代共同起伏激蕩。

我們不一定非要刻意抹去一段記憶,但是我們不必沉湎在歷史的顛簸中浮想聯翩,不需要一遍遍重復那種頓挫感而不能自拔,更不需要不斷咀嚼那些五味雜陳的人生滋味。

我們都是“擺渡人”,心里永遠有著清晰的航向。

來時路,雖坎坷,也一定有獲得。這些獲得,終將成為寶貴經驗,為明天和未來積蓄一筆豐厚的財富,產生久遠的影響。

5

未來已來——

我們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我們共同經歷著邁向“未來”的第一場考驗:“兩道杠”終于熬成了“一道杠”,我們全家一起“陽”,熬過了高燒、疼痛和或輕或重的咳嗽。

承受過“極限”,懂得了“敬畏”,內蒙古人更加堅韌從容。

我們的“問候語”是“陽了沒”,就像在問“吃了嗎”一樣平常。我們的心理變得越來越強大:待到“陽康”“陽過”,我們又是一條好漢!

疫情耽誤了太多時間,我們要搶回來。時不我待,只爭朝夕。

錨定“五大任務”方向,按照“七個摒棄”要求,內蒙古變“靜”為“動”,“貓冬”變“忙冬”……“加油干”正在成為“放開”后的集體動作。

這既關乎“大勢”,也攸關“小我”。

6

辦公室的窗戶關閉著,嗓子的痛感還沒有完全消失。

各種車輛的引擎聲透過縫隙傳進來,人們從一個起點奔向另一個起點,從生活的這頭“渡”向生活的那頭,從“鄉愁”的近處望向有詩的“遠方”……

是的,未來已來,一起向未來。

劉春

編輯:賈小燕

關鍵詞: 主動請纓 黨員干部 醫者仁心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