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觀察 >

每日看點!【問計于春——自治區黨委農村牧區工作會議特別報道 通遼篇】夯基固本科技賦能 “內蒙古糧倉”增量擴容

2023-02-17 09:56:13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內蒙古日報》

?現場技術指導。明博攝

大田玉米籽粒直收。明博攝

“種了3年的種子,今年我想密植,需不需要換?”


(相關資料圖)

“正常來說問題不大,如果種植面積大可以用兩到三種不同品種的種子,這樣不是風險更小、更安全嘛。”

……

2月11日,在通遼市開魯縣舉辦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農牧業技術骨干培訓班上,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耕作與栽培中心主任李少昆、研究員王克如與來自全縣各鎮場的近百名科技人員、種植合作社負責人、科技示范戶現場互動,面對面傳技術、說經驗。

這是通遼市組織開展培訓指導,推廣玉米密植技術、惠及廣大農牧戶的一個場景。

通遼市始終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重大政治責任,積極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通過行政推動、政策激勵、技術保障、科技培訓等措施,加強標準化體系建設,提升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穩糧增收。2022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1889萬畝、總產達到186.7億斤,玉米示范區單產創東北產區紀錄,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

強化耕地保護

扛牢糧食安全責任

通遼是全國23個百億斤產糧大市之一,素有“內蒙古糧倉”的美譽。通遼市立足實際,印發了節水增糧、大豆擴種等行動方案,成立高標準農田、糧食生產、大豆擴種等工作專班,??將糧食生產目標層層分解到旗縣市區、蘇木鄉鎮,落實到具體作物、地塊,??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行業部門協調推進、??市縣鄉三級聯動的黨政抓糧、政策穩糧、服務保糧機制。全面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統籌推進節水增糧、高產創建、增產減損等重點工作,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在180億斤以上。

完善種糧收益保障機制和農企利益聯結機制,嚴格落實各項惠農政策,持續擴大農業保險保障范圍,切實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同時,把培育發展龍頭企業和農業全產業鏈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舉措,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推進“藏糧于地”

夯實穩糧增產基礎

通遼市從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改變耕作方式、培肥地力等方面入手,建設良田沃土,筑牢增糧根基。據了解,通遼市去年建設旱作高標準農田12萬畝,已建成田、土、水、路、林、電、技、管全覆蓋的高標準農田619萬畝。大力推廣免耕播種、深松深留、鹽堿改良等技術集成模式,培肥地力,構建肥沃耕層。提升產地凈化水平,深入開展“四控”行動,進一步提升全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秸稈綜合利用率。

今年,通遼市制定了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改造提升計劃,年內將新建改造高標準農田56萬畝,在集約用地、節水控肥條件下大幅提升糧食產量,守好生態底線,確保核心玉米區種植達到我國北方領先水平。

實施“藏糧于技”

科技賦能增產增效

通遼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不斷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加強種質種業創新、農技農業創新、模式機制創新,提升農田生產能力和生產效率。

農以種為先,通遼市突出抓好農業種子工程,深入開展科技攻關、聯合育種、試驗推廣,強化種質資源創制和新品種培育,保障農業用種優質安全。依托區域優勢和資源稟賦,積極引進國內頂級玉米科研團隊,深化與中國農科院等科研教學機構的合作,大力推廣玉米密植高產精準調控技術模式,在精細整地、精量播種、密植品種、籽粒直收、病蟲害綜合防控等多項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實現玉米優質高產。

據專家測產,去年,通遼市奈曼旗義隆永鎮方家營子村1.25萬畝玉米,平均單產1043.65公斤;科左中旗舍伯吐鎮敖本臺村1萬畝玉米,平均單產1065.61公斤;科爾沁區錢家店鎮前西艾力村1.35萬畝玉米,平均單產1087.93公斤,三次刷新了東北春玉米區萬畝大面積單產紀錄。開魯縣開魯鎮飛機場村千畝示范區,平均單產1227.58公斤,創造了東北春玉米區千畝單產紀錄。玉米綠色高產的“通遼模式”基本形成。

抓好科技服務,加強新技術推廣示范,編印《通遼市“十四五”期間農牧業主推技術匯編》等技術手冊,涵蓋種植業、畜牧業、農牧業機械化等30余項適合通遼本地的主推技術模式。積極培育農機合作社、種糧大戶等經營主體,同時通過及時下達補貼資金、重點季節跟進指導、加大技術培訓等手段實現增產豐收。

今年,通遼市將持續推廣統種統收、全程機械化等生產模式,集中建設一批玉米高產創建萬畝片、千畝方、百畝田,確保主要糧食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0%以上,節水增糧技術規模擴大到230萬畝以上。

下一步,通遼市將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全力以赴夯基礎、保面積、提產量,高質量推進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為端穩中國“糧食飯碗”作出更多通遼貢獻。(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郭洪申 薛一群)

編輯:章穎慧

關鍵詞: 高標準農田 糧食生產 糧食安全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