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觀察 >

每日視訊:一律所稱“拒招川大畢業生”,鬧劇該休矣

2023-06-28 15:41:05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6月25日,北京一律所發布通告稱,鑒于四川大學對張某的處理,認為該校畢業生品質難以信服,故該律所不再招聘川大畢業生。當晚,上海一影視傳媒公司負責人也在微博宣布,張某事件給社會帶來極大負面影響,公司決定原則上不招聘川大任何師生。26日,上海市人社局12333服務熱線回應稱,如該公司在招聘中存在這一情況,則屬于違反相關法律。

在就業問題上,因對某個人或某件事有意見,進而“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屬于典型的就業歧視,情理法皆難容。令人詫異的是,在川大對張某事件作出處理后,“拒招川大畢業生”的鬧劇竟接連上演,甚至贏得了不少網友的點贊。如果此類鬧劇繼續下去,不僅會放大虛妄的正義感,還會助長就業歧視現象,其危害不容小覷。

因張某炮制了引發軒然大波的“地鐵偷拍烏龍”事件,川大最終對其作出留校察看、留黨察看的處分。對此,公眾意見不一,有人認為校方處分適當,符合懲前毖后的原則;有人則認為,校方對張某的調查“失焦且碎片化”,處分過輕。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于一起公共事件,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想法、觀點的權利和自由,但前提是要以文明、正當、理性的方式表達,而不能借機夾帶私貨、宣泄網絡戾氣,更不能以正義之名行不法之事,肆意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換言之,你可以不認可川大對張某事件的處理,但不應以“拒招川大畢業生”的方式來表達。

此前,山東某公司發布“停聘川大畢業生”通知后,涉事企業隨即回應稱,該通知系員工為蹭熱度私自發布,公司將對其進行處罰。相較于某個員工的行為,一家律師事務所公開發布歧視言論,可謂知法犯法。據報道,北京市海淀區律師協會約談了涉事律所,對方已刪除相關言論。此外,雖然上海這家企業負責人聲稱“不招聘川大師生”只代表個人觀點和建議,但在法律面前根本站不住腳。

總之,無論是真糊涂還是裝糊涂,不管個人行為還是代表公司,都改變不了“拒招川大畢業生”屬于就業歧視的違法性質。在就業歧視屢禁不止的情況下,個別企業打著“伸張正義”的旗號,迎合部分網友的非理性情緒,公然發布赤裸裸的歧視言論,理應付出相應代價。

目前看,此類鬧劇已有跟風的苗頭。對此,相關部門不能坐視不理,對此該約談的約談,該處罰的處罰,以儆效尤。與此同時,川大也要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莘莘學子的合法權益和學校名譽。(陳廣江)

編輯:劉曉君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