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多名各國院士熱忱參與 第三屆“科學探索獎”名單公布
9月13日,第三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榜上有名”,其中包括8位女性科學家。他們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獎金,用途可自由支配。
與過往兩屆100人獲獎名單相比,本屆面孔更為多元,既有國家級重要獎項獲得者,也有多人從未獲過任何知名獎項;性別分布變化明顯,女性獲獎人8位創三年之最;年輕化趨勢明顯,35歲及以下獲獎人7位,其中最年輕獲獎者僅32歲,1988年出生;分布更為廣泛,50位獲獎人來自13個城市,蘇州、長沙等非一線城市首次有人上榜。
“科學探索獎”于2018年設立,三年來共評選出150位獲獎人。作為科學家主導的公益項目,獎項秉持面向未來、獎勵潛力、鼓勵探索三大宗旨,鼓勵青年科技人才探索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的“無人區”,探索社會支持基礎研究人才持續穩定的投入機制。
“科學技術的自立自強,關鍵是靠年輕人,‘科學探索獎’做了非常好的工作,我們要持續扶持年輕的科技人才創新,為國家做出更多新的貢獻。”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科學探索獎”顧問委員會主席徐匡迪點評說。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科學探索獎”發起人施一公表示,“‘科學探索獎’所關注的,就是青年科學家的工作是否在本領域代表世界最前沿,支持他們做其他人想做但做不出、不敢做,具有原創性和引領性的研究。‘科學探索獎’為青年科學家沖頂科學高峰提供物質補給、也提供精神鼓勵和價值認同。”
女科學家人數新高、88年“小鮮肉”獲獎,3歲探索獎愈發多元
針對本屆獲獎名單,“科學探索獎”秘書處介紹,今年最大的特色,就是獲獎人較去年更為“多元化”,這也印證著中國科技創新的蓬勃發展和人才創新生態環境的不斷優化。
盡管“科學探索獎”的評審“英雄不問出處”,今年50名獲獎人中既有各項國家級重要獎項的獲得者,也有多人此前沒有獲得過其他知名獎項,但他們依然展現出中國優秀青年科學家群體的實力:50名獲獎人中有94%擁有教授或同級職稱,33人有海外一流高校、研究機構學習或工作的經歷。
“科學探索獎”特別關注女性科學家和年輕科學家的發展,在同等條件下,年紀輕者和女性勝出。今年35歲及以下獲獎人共有7位,其中最年輕獲獎者僅32歲。按照這一態勢,預計獎項很快有望迎來第一位“90后”科學家。女性獲獎人數量則達到8位,為三年來最多,一系列支持女性科研工作者發展的政策正在取得效果。
今年“科學探索獎”的獲獎者來自13個城市的33家不同機構,地域和機構分布都更廣泛,其中16家機構首次有人獲獎,也有獲獎人來自蘇州、太原、長沙等城市,這正是全國范圍內創新格局不斷優化,各地大學與研究機構實力進一步提升的寫照。
中科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員、首屆“科學探索獎”獲獎人周欣對此表示:“獎項‘從點到線,從線到面’地對多地區、多機構的獎勵,體現出中國科技事業‘百花齊放’的發展。”
此外,港澳地區與內地的學術交流不斷“升溫”。今年“科學探索獎”在港澳地區得到了廣泛關注,共有69人申報,申報人數創出新高,覆蓋機構和領域也更加全面,最終三人“榜上有名”。
往屆獲獎人嶄露頭角,戰疫、飛天各顯神通
周欣于2019年獲得首屆“科學探索獎”,隨之在2020年度被評為中國科學院“年度創新人物”。疫情期間,他和團隊在全球首次實現了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的肺功能損傷無創評估,為他們的臨床康復治療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也是現有臨床影像技術的重要補充。
另一位與他同獲去年中國科學院僅有的兩位“年度創新人物”的,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陸朝陽。以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證明“量子優越性”的陸朝陽,同樣是首屆“科學探索獎”獲獎人。
越來越多的“科學探索獎”得主,正在自己堅持探索的領域收獲成果:浙江大學教授李鐵風,今年3月以“萬米深海操控軟體機器人”登上《自然》雜志封面;國科大教授魏勇在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中擔任首席科學家助理;在清華110周年校慶,清華大學教授朱聽被點名表揚其自由探索精神……
三年來,從集成電路到先進制造,從腦科學到生物育種,從空天科技到深地深海,越來越多的獲獎人們從好奇心出發、充分展現出年輕一代思維解放、勇于開拓的寶貴品質,更多獲獎人緊跟國家需求,矢志不渝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他們通過病毒檢測、藥物研發成果為戰疫貢獻,也在污染防治、高速磁浮、高端醫療裝備等方面為民生提供科學助力。
面向未來、獎勵潛力、鼓勵探索,正是“科學探索獎”三年一貫堅持的宗旨,青年科學家因此備受鼓舞。2020年“科學探索獎”獲獎人、清華大學教授魯巍表示:“獎項在申請及評獎過程中,鼓勵申請人依據自己的學術判斷,自由大膽地提出研究課題,不受學科領域及前期準備等常規限制,這是非常可貴的信任與莫大的鼓勵。”李鐵風也表示:“探索獎傳遞出的精神,就是鼓勵我們心無旁羈地去做基礎性、有挑戰的研究。”
頂級科學家、“科學探索獎”獎項的一眾發起人們也表示,這些優秀的獲獎人代表著獎項的“含金量”,期待他們做出“寫在教科書上的工作”。
“‘科學探索獎’的設立深具前瞻性,通過持續投入,支持中國基礎研究發展的迫切需求。”首都醫科大學校長、“科學探索獎”發起人饒毅說,“回顧這三年,獎項評選出一批成果豐碩、潛力可期的獲獎人,支持他們探索、探索、再探索,對中國、對世界做出有益的貢獻。”
“獨行快,眾行遠。”在中國工程院院士、“科學探索獎”發起人鄔賀銓看來,獎項覆蓋了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9大領域,具有最廣泛的“科學光譜”,“這些杰出的青年獲獎人彼此交流、實現合作、激發創新,不僅有利于自己的成長,也有利于為重大難題的突破尋找新的路徑。”
正如鄔賀銓所說,“科學探索獎”也在三年間,持續為青年科學家搭建高水平、跨學科互動交流平臺。“科學探索獎”項目負責人表示,通過“青年科學家50²”論壇、探索營、思享匯等多種形式,不同領域獲獎人從相識到相知,洞見互通有無,思想相互碰撞,新的跨學科合作也在應運而生。
全球800多位院士參與,潘建偉:獎項聲譽快速積累
作為中國金額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資助計劃之一,“科學探索獎”始終秉承“科學家說了算”的原則,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性和權威性,也得到科學界、教育界等多方的熱忱參與和支持。
據“科學探索獎”項目負責人介紹,在今年獎項的提名、推薦、評審過程中,有超過800位各國院士及20多所著名高校校長參與其中。僅在提名推薦階段,就有20多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等國際大獎得主參與,和2020年相比有很大增幅。
“這說明獎項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它的信譽和聲望正在快速累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科學探索獎”發起人潘建偉表示,“獎項三年來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嚴肅、認真的評審過程。眾多資深科學家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反復權衡,做了細致的工作。”
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金力也認為:“‘科學探索獎’像它所支持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一樣充滿了創新和活力,它獎勵未來、獎勵潛力、支持勇闖科學研究無人區的理念獲得了很大的社會影響力。”
為了保證評審的客觀公正,“科學探索獎”在評審規則上持續優化。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科學探索獎”監督委員會主席錢穎一介紹說:“比如今年評審中進一步增加了評委和小同行專家數量,每個細分領域的小同行專家不少于7人,回避關系設置得也更為嚴格,在除師生、親屬、項目、商業合作、同單位、提名、推薦等利益關系之外,論文合作也被納入回避范疇。監督委員會認為,評審符合規則、客觀公正。”
“科學探索獎”采用企業投入、公益運作的方式,希望助力國家基礎研究的長遠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閱讀
-
我國兒童成長發育進入平穩增長階段 通訊
我國兒童成長發育進入平穩增長階段《7歲以下兒童生長標準》明年施行... -
休艙:全球觀速訊
11月25日,呼和浩特市水岸小鎮1號方艙醫院休艙。當日,隨著該方艙醫... -
航天新征程|神舟十四號乘組:中國空間...
人民網廈門11月25日電(記者趙竹青、張克非)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1... -
卡塔爾世界杯何以鐘情中國新能源客車?
“在整個世界杯期間,我和我的同事都將駕駛這些巴士,將觀眾送到各... -
當前熱點-央行宣布全面降準 釋放長期資...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于12月5日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 25個百分點... -
央行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 釋放長...
(記者吳秋余)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
10月貨物和服務貿易進出口規模同比增長5%
(記者劉開雄)國家外匯管理局25日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10月,我國... -
重點聚焦!內蒙古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16例
11月25日0—24時,內蒙古自治區報告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16例,其中呼... -
我區向實體經濟和房貸客戶讓利近54億元_看點
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李永桃)“按照國家做好普惠金融‘減... -
【書寫鄉村振興奮進畫卷】“萬企興萬村...
前不久,自治區民營百強企業蒙泰集團與伊金霍洛旗紅慶河鎮哈達圖淖... -
觀察:【眾志成城 同心抗疫】首府金融...
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鄭學良)11月25日,記者從呼和浩特市... -
1-10月我區民間投資占全部投資55.2%|當前看點
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楊帆)自治區統計局消息:今年1-10月... -
全球熱頭條丨【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
11月10日,張躍清忙碌完核酸檢測任務后,急匆匆地趕回村委會,帶領... -
航天新征程|楊利偉:中國空間站時代腳...
人民網廈門11月25日電(記者趙竹青、張克非)11月25日,由中央網信辦... -
滾動:個人養老金制度啟動實施
25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宣布個人養老金制度啟動實施在北京、上海... -
內蒙古大部分地區將迎入冬以來最強寒潮...
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25日電(記者哈麗娜)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了... -
“頂流”到階下囚!吳亦凡一審被判13年...
11月25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被告人吳亦凡強奸、聚... -
個人養老金36個先行城市或地區名單發布...
個人養老金制度啟動實施,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成都等36個先行... -
越冬候鳥“做客”額濟納旗
初冬時節,在額濟納旗沙日淖爾水庫,數量眾多的赤麻鴨、灰雁、大天... -
俄今年大豆收成創紀錄-每日速看
新華社莫斯科11月24日電(記者劉愷)俄羅斯農業部24日發布消息說,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