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產業 >

新國標時代,飛鶴深耕科研用心守護中國寶寶

2022-09-09 13:09:32    來源:壹點網

作者 | 蘇晚水

現在,再也不是一個“粗養”孩子的時代了。

對于一名新手寶媽,專家專欄、垂類自媒體、社交媒體、育兒論壇都可能成為她的課堂,寶寶的衣食住行安排都要細細考量,其中奶粉更是繞不過的功課。

而這些5G沖浪的媽媽可能會發現,從去年開始,論壇里的奶粉評測和攻略中,“新國標”的字樣多了起來。

“了解到‘新國標’出臺之后,刷了幾十篇新舊國標對比的帖子,現在選奶粉更挑剔了”,一位媽媽在社交媒體上這樣寫道。

寶媽們口中的必備新知識,指的是2021年3月出臺的《嬰兒配方食品》(GB 10765-2021)、《較大嬰兒配方食品》(GB 10766-2021)和《幼兒配方食品》(GB 10767-2021),它們被稱為“史上最嚴”的奶粉“新國標”。

明年2月22日,這套“新國標”正式落地,將把國產奶粉質量抬上一個臺階,也使國產奶粉更適合中國寶寶的營養需求,讓家長更安心。

01

扎根母乳研究的“新國標”,重在“合適”

國家標準,意味著一個國家對于某個行業質量的把控與引導能力。縱使國際上有相當完善的行業規范,但各國國情相異,沒有一個國家會為了省事照搬。

所以這套馬上落地的“新國標”,可以說是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以來,專家們植根本土開展科研的珍貴結晶。

它被稱為“史上最嚴”,并非浪得虛名。這一次,它的不少規定都比現行標準嚴格不少。

放在全球范圍內來看,它更可貴的地方在于它更加強調“中國特色”,更加凸顯“中國方案”,更適合中國嬰幼兒的營養需求。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原副司長張志強指出,“新國標”在營養素的規定上,已經比現行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的標準要優秀一些。

這里的優秀,更多就體現在與國外標準的“差異化”方面。比如能量值、微量元素方面的調整,明顯體現出了與歐盟、澳新甚至日本等國家標準之間的差異。

制定出這些“差異化”規定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讓國標更適合中國寶寶。

而“差異化”的底氣,則來源于扎實的母乳研究。

母乳的成分和代謝過程相當復雜,受人種、基因、生活環境、飲食習慣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同地區的母乳在含量、比例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這就是中國人常說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只有把本國母乳研究清楚了,國家才能制定適合自己國家嬰幼兒需求的標準,企業才能研制出更優質、更貼合本國寶寶需求的奶粉。

在飛鶴組織的奶粉新國標學術研討會上,北京大學醫學部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教授許雅君感嘆,“以前中國母乳基礎數據研究不夠,所以做標準沒有底氣,要借鑒、參考國外”。

事實的確如此,2009年以前,中國并沒有全國性、系統性的中國母乳研究。直至2010年“國家863計劃”中,一項建設“母乳成分數據庫”的計劃啟動了對全國不同區域的乳母乳汁和嬰兒血樣的大規模采樣。

十幾年過去,采樣點遍布全國各省份的“中國母乳營養成分數據庫”已臻成熟,中國母乳的地域差異和整體情況變得清晰可掌握,這也為“新國標”的修訂立下汗馬功勞。

如今,中國有了豐厚的本國母乳研究成果,有了扎實的“循證醫學”證據,“我們有了底氣,使標準更好地立足于中國寶寶的需求”。許雅君說。

02

這些指標,不能盲目跟風國外

扎實的中國母乳研究做基礎,并且充分考慮中國寶寶在生活環境、飲食習慣等方面的差異,“新國標”修訂時,一些營養素指標的“差異化”設置思路十分清晰。

例如鐵和碘。

鐵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中最多的一種,它參與血紅蛋白的構成, 對于早期兒童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也有重要作用。

世界衛生組織已將缺鐵性貧血列為全球四大營養性疾病之一,兒童尤為突出。

我國嬰幼兒鐵缺乏率較高。2010年至今的研究文獻中,0-12個月嬰幼兒平均鐵缺乏率高達36.7%。

在母乳含量的差異上,中國母乳的平均含鐵量更高。美國兒科學會的資料顯示,美國母乳中鐵的平均含量為0.35mg/L,低于中國母乳中平均含量0.45mg/L,再考慮中美嬰兒每日平均母乳攝入量的差異,中國嬰兒鐵的膳食推薦量高于美國。

為了讓奶粉更加貼近母乳“黃金標準”,在一、二段奶粉新國標中,鐵含量的標準明顯高于歐盟和美國(具體數值見表1)。

碘的情況也較為類似。成年人碘不足會導致甲狀腺腫大等疾病,而嬰幼兒缺碘會損害智力發育。

根據世衛等國際組織提出的“評估兒童碘營養水平流行病學參考標準”,我國0~12月齡嬰兒碘的缺乏率在12%-20%之間,碘過剩率在12%-26%之間。

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幅員遼闊,內陸地區自然環境中的碘資源相當匱乏,國人需要注意食用加碘鹽等來補充碘元素。

因此,“新國標”中碘含量的下限標準是澳新、美國的三倍,保證國產奶粉能為中國寶寶提供充足但不過量的碘元素。

而美國、澳洲、日本的碘元素標準都比較寬松,尤其是日本,相當“任性”地未作任何硬性規定。因為日本四面環海,有著豐富的碘資源,食物中碘含量也相當高,所以日本媽媽懷孕時已經為寶寶儲足了碘元素。

不止是在必需元素上下功夫,“新國標”對可選項的標準也下足心思。

例如影響寶寶腦部發育的兩個關鍵脂肪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ARA(二十碳四烯酸),在各國母乳中的含量和比例存在較大差異。

表1 中外奶粉標準對比

新國標對DHA、ARA的添加量進行了具體規定,設置了下限值和上限值,以保證營養元素既能發揮功效性,又在安全范圍內。同時規定,1、2段奶粉中添加了DHA的配方,至少要添加相同量的AA/ARA。

全球范圍內,只有歐盟在其嬰兒配方食品和較大嬰幼兒配方食品標準中,要求必須添加DHA,但對添加量要求與新國標差異較大。

從鐵到碘到脂肪酸的“差異化”設置,可以窺見“新國標”背后對于“更適合中國寶寶需求”的堅持。中國奶粉新標準,不再盲目追逐國外規范,而是要真正更適合中國的下一代。

03

潛心科研,為貼近黃金標準而努力

“新國標”落地,相信在促進國產奶粉“卷起來”之外,還會攪動起一場行業的認知風暴——在未來,只有真正潛心科研、扎實了解中國母嬰情況的奶粉企業,才能讓消費者“用腳投票”。

作為目前中國嬰幼兒奶粉第一品牌的飛鶴,其實很早就緊跟國家的步調開展科研,以研制“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優質奶粉。

“國家863計劃”相關專項,飛鶴已參與其中,承擔起黑龍江、北京這兩個地區母乳的采集和檢測任務。

以此為契機,飛鶴開始建立企業自己的中國母乳數據庫。截至目前,飛鶴中國母乳數據庫覆蓋全國27個省份,樣本量接近20000個。

飛鶴以母乳數據庫為重要支點,逐漸鋪開更寬闊的研究面。在2018年和2021年,飛鶴分別和中國營養學會及北大醫學部成立了“體質營養與健康研究基金”和“營養與生命健康發展研究中心”,開展中國母乳及中國人全生命周期營養研究。

這些龐大而珍貴的研究平臺進而哺育了飛鶴豐富的研究成果。僅2021年,飛鶴在國內外權威期刊發表論文39篇,其中SCI論文21篇。

其中一項歷時近2年的研究,是對2010~2020年十年間、覆蓋中國17個省份的2585個中國母乳樣本進行詳細分析,“我們主要分析中國母乳中42種脂肪酸含量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飛鶴研究院研究員方晨解釋道。

經歷了漫長的摸索、推翻和重建后,飛鶴了解了各個膳食模式差異對于脂肪酸的影響,摸清了中國母乳中DHA/ARA比例為1:1.7,和美國的1:3.16、日本的1:0.51有較大差異。

這是首次關于中國母乳脂肪酸比例特點的系統研究。

目前,這項扎實的研究成果已經完成了產品轉化,全面應用在飛鶴近期發布的4款“新國標”產品——升級版星飛帆經典、升級版星飛帆卓睿和新品星飛帆卓耀、星飛帆卓舒中。

由科研到產品,只是飛鶴研發閉環中的一部分,對于一些產品中的創新點,飛鶴則會通過臨床喂養試驗,對產品的效果進行實證。

對此,方晨解釋道,“大家講產品更適合,但到底怎么適合?我們要拿真正有科學依據的內容去說,所以飛鶴早在2010年就開展了臨床研究,后面陸續又開展了多次。消費者很理智,他們有自己的判斷。”

為了驗證高含量SN-2棕櫚酸嬰兒配方奶粉的喂養效果,飛鶴與專業機構合作,招募1000多名嬰兒,開展臨床喂養研究。

最終驗證了高SN-2棕櫚酸配方奶粉可以促進腸道益生菌增殖,降低有害菌的含量,并提升有益代謝物質的含量,對免疫發育、抑制病原體入侵,促進腸道健康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2022年1月,飛鶴在國際期刊上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成為國內第一篇以通訊作者身份發表的嬰兒配方乳粉的臨床研究文章。 

如今,飛鶴4款新國標產品中,都添加了新一代專利OPO,使SN-2棕櫚酸的含量達到67%,能夠更好地幫助寶寶消化吸收、提升免疫力。

這些配方、專利,都是飛鶴為使其產品更接近中國母源“黃金標準”,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而做出的努力。

在飛鶴研究院的內部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它已經進化了上萬年,而人類對它的研究才不過數百年,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是飛鶴的追求,也是未來要為之努力的方向。面對“史上最嚴”“更適合中國寶寶”的奶粉新國標,飛鶴將持續潛心科研,堅守長期主義,為中國寶寶研制“更適合、更新鮮”的產品,提供更精準的營養。

(文中方晨為化名)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