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產業 >

全球熱消息:為傳承創新傳統文化注入青春力量

2023-06-30 10:32:49    來源:華聲在線


(資料圖)

田建湘 陳婧妮

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扎實做好“第二個結合”文章,有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才能肩負起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時代使命。

傳承與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譜寫“第二個結合”文章,青年是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生力軍。廣大青年要擔當起文化傳承創新的重任,在時代召喚中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青春力量。

增強理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當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愈加頻繁,廣大青年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擔當意識形態陣地的堅守者,在堅定文化自信中自覺擔負起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職責。在社會層面,相關部門要積極支持社區、群體和個人組織實施系列措施,做好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實踐,讓傳統文化貼近青年,充分發揮年輕人的積極性,增強傳承活力。在學校層面,可以通過設定專業課程、開展相關學術研究來培養專門人才。還可以開設優秀傳統文化特色通識課程以及開展系列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傳承活動,讓同學們近距離了解和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技藝及其深厚內涵,凝聚文化共識,堅定文化自信。在個人層面,青年要以正確的文化價值觀為基礎,提煉和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并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找到兩者之間的契合點。

加強交流互鑒,促進文化繁榮。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傳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要堅持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也要秉持著開放包容的原則,通過與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實現融合創新。做到正確對待文化差異。廣大青年在跨文化交流時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既認同本民族文化,也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尊重差異,平等交流,良性互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還需積極開展文化交流。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積極主動參加文化互動、交流活動,在對話交流中加深民族文化認識、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并通過與其他文化的交往互動,在思想碰撞、互學互鑒中汲取新的文化養分,特別是外來文化中的優秀成分,綜合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點講好中國故事。內心認同才能自覺踐行,春風化雨才能潤物無聲。被國外網友稱為“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的李子柒,以視頻方式分享和推廣非遺傳統文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傳播到世界各地,雅致中體現出高度的文化自信。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增強主體意識、樹立對話意識,用青春智慧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把握時代脈動,堅持文化創新。青年應發揮所長,融合現代元素,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性話語表達。近年來,“國風國潮”成為流行元素,席卷年輕人市場。故宮博物院推出的文化創意產品,其在保留了文化精神內核的同時,用潮流化的表現形式和話語模式引發了青年人的共鳴。“90后”京劇演員果小菁用短視頻傳播國粹藝術,展示傳統京劇的魅力,宋代點茶非遺代表傳承人范俊雯把茶館搬進直播間,展示點茶的禪意與藝術美感……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融合點,讓傳統文化成為可觸摸的歷史,彰顯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可融合多元數字媒介,激活傳統文化的數字生命。在湖南博物院演出的馬王堆復原動態展《一念·辛追夢》,基于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文物,將歷史文物復原展示與中國傳統藝術京劇表演相結合,以國粹承載國寶,并通過獨特的舞美設計和多媒體視覺影像,打破時空限制,為觀眾帶來沉浸式的視聽感受,提供極佳的數字體驗。數字技術的普及與發展為傳統文化創新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緊跟數字時代步伐,利用數字化載體表達傳統文化內容與思想,不斷創新話語表達的手段方法,用文化傳播新形式擴大傳播途徑、增強傳播力度,以弘揚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提升傳統文化影響力。

(作者分別系湖南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副書記、湖南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湖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