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產業 >

鞏固經濟恢復基礎重在釋放民間投資熱情

2023-07-07 18:17:11    來源:北青報


(資料圖片)

譚浩俊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近日撰文指出,我國經濟運行持續整體好轉的基礎仍需鞏固。要進一步擴大民間投資準入范圍,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和補短板項目建設。此前,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季度論壇(2023年中期)上,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前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也表示,目前必須采取措施鞏固經濟恢復的基礎,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當前,經濟正處于整體向好的恢復態勢,特別是市場需求,正在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旅游、文化、餐飲、住宿等方面的消費,都在以較快的速度恢復,有的已經快于2019年的增長水平。不過,經濟恢復的基礎還不穩固,還需要通過新的政策措施的作用,保持經濟恢復的良好態勢。只有實現經濟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不斷增強中國經濟的抗風險和抗壓能力,才能實現不斷轉型基礎上的高質量發展。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基礎設施投資、重大項目投資、國有投資,包括城市建設投資,都已經到了很高水平,有的已經不能再超前、再擴大、再繼續負債投資。在這種情況下,要把重心轉向生產性投資,特別是制造業投資方面。一旦加大生產性投資的力度,就能為民營企業未來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從而為中國經濟積蓄更多新動能。

按照鄭柵潔主任的觀點,下一步將在如何擴大和放寬民間投資準入方面出臺更多政策,以鼓勵和吸引民間資本更多參與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和補短板項目建設。如何調動民間資本的積極性,激發民間投資者的熱情,也將成為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為鞏固經濟恢復基礎的重要砝碼。只有民間投資步入正常軌道,只有民間投資者的投資熱情得到釋放,中國經濟恢復的基礎才能得到進一步鞏固。

那么,如何才能激活民間投資熱情呢?民間投資者的投資積極性如何調動呢?放寬投資準入應當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政策手段。只有讓民間投資者有想投、可投、能投的空間,才有可能將其被抑制的投資熱情逐步釋放,進而對經濟發展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因此,只有先從放寬投資準入門檻入手,讓民間投資嘗到甜頭,民間投資者才有信心、有決心、有動力加大投資力度,才會把心思真正放到發展經濟、推動創新、培育品牌等方面上,才能不斷加大生產性投資、研發投資、技術改造投資等,經濟增長的動能才會不斷積蓄和放大。

而制約民間投資的另一大要素——金融,也應當在經濟發展需要更多新動能的大背景下,展示更多支持實體經濟,尤其是制造業發展的誠意,給予實體經濟更多的支持,給予中小微企業更多的關照。各地應積極發揮金融組織“毛細血管”作用,推動金融組織發揮小額、分散、靈活的特點,不斷貼近和響應企業發展和百姓生活所需,服務中小微企業。

此外,支持民間投資發展還需要政府堅決破除隱性壁壘,進一步強調對國家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以外的領域,支持民營企業依法平等進入,依法開展投資。不斷優化民間投資環境,為民間投資項目減環節、減時間、提效率,降低企業用地成本,落實稅費優惠政策,引導民間投資高質量發展。

一旦民間投資得以有效恢復,就能成為經濟恢復的重要支撐,延續經濟運行向好態勢。漫畫/陳彬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