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數據 >

湖南永州精準扶貧激發內生動力

2019-02-01 16:48: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扶貧車間”讓村民成上班族湖南永州精準扶貧激發內生動力

永州江華大路鋪鎮石下村小微企業給貧困戶帶來脫貧希望。 永州供圖

中新網永州2月1日電年關將至,位于湘桂邊隅的湖南永州零陵區大慶坪鄉芬香村活動中心一片歡聲笑語,村民正在排隊領春聯。52歲的唐冠榮笑容可掬地展示他領的春聯:“扶智扶志致富路上春光滿,德政凝心逐夢家庭歡聲多。”

這幅對聯是芬香村的真實寫照。該村曾是窮鄉僻壤的貧瘠之地,近年通過以開發保護“中國傳統村落”為契機,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貧困群眾從等靠要向勞動致富轉變。

芬香村的故事是永州市推行“四扶四建”促進貧困群眾自主脫貧的一個縮影。

作為湖南扶貧“主戰場”之一,永州有貧困人口68.47萬人。當地部分貧困民眾還存在懶貧、賴貧、要貧思想,成為脫貧攻堅的突出矛盾。

永州祁陽扶貧講堂。永州供圖(資料圖) 永州供圖 攝

永州祁陽扶貧講堂。永州供圖(資料圖) 永州供圖 攝

聚焦此群體,永州探索出了扶志氣建講堂、扶技能建中心、扶產業建基地、扶隊伍建堡壘的“四扶四建”工作機制,解決“人窮志短”“無事可做”等問題,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

閑置資源變“扶貧車間” 留守村民成上班族

在江華縣大路鋪鎮洞尾村一棟舊屋內的簡易加工車間,十幾個工人正在趕制最后一批皮具。盤美英是質檢員,2017年和丈夫南下深圳務工。自父母體弱多病后,她不得不辭職回鄉。

“在家賦閑,沒有工作,上有老下有小,生計日漸窘迫,幸虧政府推薦到這里做工,月工資2000多元(人民幣,下同)。”盤美英臉上露出滿意笑容。

這種簡易加工車間被稱為“扶貧車間”,是將小微企業方便易學、用工靈活的生產環節轉移至鄉村設立生產加工點,吸納留守貧困勞動力就業務工,助其增收脫貧。

永州新田縣龍泉鎮東升村村民正在分揀葉菜。 永州供圖

永州新田縣龍泉鎮東升村村民正在分揀葉菜。 永州供圖

“主要設在上世紀80年代到本世紀初修建的但已荒廢多年的村集體用房和村校,各貧困村、100人以上的面上村或貧困人口比較集中的農村社區有條件的都要辦,至少能容納30人就業。”永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暉介紹說。

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江華瑤族自治縣是永州留守群體體量較大的區域,老人婦女居多。過去,這些留守群體只能靠務農獲得微薄收入。

“為引導小微企業進村,我們出臺了系列優惠政策,只要進村辦廠能安排100人以上就業的貿易加工企業,就給予搬遷費用50%資金扶持。”江華縣委書記羅建華表示。

“真金白銀”吸引400余家小微企業在江華設立“扶貧車間”,吸納萬余留守勞動力(其中貧困勞動力占30%)家門口就業。

“‘保姆式’扶貧容易養懶漢,扶貧車間促使貧困群眾從看到干轉變。”江華縣委統戰部長、扶貧辦主任李華林說,2018年底,江華112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摘帽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李暉介紹,永州目前共開設“扶貧車間”700余家,吸納3.2萬余名留守勞動力“家門口”就業,其中貧困勞動力1.2萬余人,人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

“扶貧講堂”扶志扶智“造血”更“活血”

“養殖300頭藏香豬,這批豬出欄后預計產值達20萬元左右……”在永州祁陽縣茅竹鎮三家村扶貧講堂上,54歲的劉國發分享了他的脫貧故事。

在永州,這樣的扶貧講堂還有很多,是宣講扶貧政策、培訓實用技能、激發脫貧內生動力的主陣地。

永州產業扶貧基地。 永州供圖

永州產業扶貧基地。 永州供圖

“我們在各貧困村依托村級黨群服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等公共設施,設立扶貧講堂,從脫貧示范戶、鄉賢文化骨干、幫扶干部中聘請專兼職教師900多名,每月組織貧困戶和村民小組代表集中聽扶貧課,激勵貧困群眾掌握一門安身立命的技能。”永州市扶貧辦主任段貴建說,扶貧講堂注重物質幫扶與精神幫扶、智力幫扶、技能幫扶相結合。

貧困人口較多的永州祁陽縣因這一做法受益,2018年減少貧困人口26972人,44個貧困村出列。

祁陽縣委書記周新輝說,該縣共建扶貧講堂216個,讓貧困戶在創業就業的同時也學得了技術,提高了收入。

祁陽縣茅竹鎮三家村村民肖友華早年曾入獄,出獄后低落消沉,日益貧困。在扶貧干部及村民群眾的鼓勵下,肖友華參加鎮村“扶貧講堂”特色種養技術培訓,并決定改變自我。2018年上半年他承包土地50余畝種植西瓜,收入5萬余元;如今又到村扶貧大棚務工,學習辣椒種植技術,全年純收入8萬余元,遠超脫貧標準線。

產業扶貧“輸血+造血”脫貧不返貧

時下,永州新田縣龍泉鎮東升村的蔬菜基地葉菜大量上市。村民采摘、分揀、貼簽、打包后,這些新鮮蔬菜7小時就能出現在粵港澳市民的餐桌,有些還漂洋過海賣到日本、迪拜和東南亞等地。

通過發展蔬菜產業,東升村建立了小洋樓。但十多年前,該村的真實寫照是“祖祖輩輩吃不飽,就靠賣點柴和草”。

永州省級貧困村兩河口脫貧后的新貌。永州供圖

永州省級貧困村兩河口脫貧后的新貌。永州供圖

近年來,永州遵循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的“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思路,瞄準貧困對象,因地制宜發展扶貧產業。

“把產業扶貧作為鞏固脫貧成果、提升脫貧質量的治本之策,市級財政安排2000萬元產業扶貧專項資金,65%的中央、省財政扶貧專項資金也投入產業扶貧。”李暉透露。

去年,永州143家龍頭企業帶動489個貧困村建立扶貧產業基地,774個貧困村有主導產業,村集體經濟年經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的貧困村742個,占比95.9%。

通過激發貧困群眾自主脫貧的內生動力,永州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2014年至2018年,永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672332人減少到61523人,貧困村脫貧退出742個,江華縣、新田縣2個國扶縣脫貧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解決。

李暉說,永州將著力提高貧困人口產業扶貧的參與度、扶貧產業帶動貧困人口穩定增收持續發展的貢獻度,并竭力遏制返貧

關鍵詞: 湖南 永州 扶貧 動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