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數據 >

上海副市長為漕河涇、奉賢兩個綜合保稅區揭牌

2019-03-21 16:20: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上海:漕河涇、奉賢兩個綜合保稅區揭牌

上海市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工作推進會暨頒證揭牌儀式舉行。 王子濤 攝

中新網上海3月20日電 (王子濤)3月20日,上海市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工作推進會暨頒證揭牌儀式在上海市人民政府舉行。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陳寅為漕河涇、奉賢兩個綜合保稅區揭牌。

2018年,國務院批復同意漕河涇、奉賢兩個綜合保稅區轉型,成為上海首批獲準轉型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漕河涇綜合保稅區目前已形成獨特的產業集群,匯聚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新技術項目和品牌企業,英業達、美敦力等世界500強企業在此落戶,區內第三方物流、高端制造、檢測維修、科創研發等產業的集聚效應顯現。

奉賢綜合保稅區目前已形成了新能源、電子信息、裝備制造、保稅物流四大主導產業,將引進一批化妝品、保健品、醫療器械等領域的企業,率先在全國打造美麗健康主導產業集群。

上海海關副關長施健表示,中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現有六種模式: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跨境工業園區、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其中綜合保稅區是中國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手續最簡化的特殊監管區域。

截至2018年底,中國已批準設立140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其中上海地區先后設立了5類10個特殊監管區域,目前總驗收面積38.786平方公里,分別是:1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區)、4個出口加工區(松江、金橋、青浦、嘉定出口加工區)、1個保稅物流園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1個保稅港區(洋山保稅港區)和3個綜合保稅區(浦東機場、漕河涇、奉賢綜合保稅區)。

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在上海外向型經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全國特殊監管區域經濟指標中貢獻突出。目前,上海出口加工的傳統比較優勢已發生轉化,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外轉移和高附加值服務業集聚同步進行,服務“長三角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

據悉,未來上海將制定貫徹具有上海特殊監管區域特點的實施意見,打好各方面政策配套的“組合拳”,提升國際化營商環境水平,特別是優化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制度環境,確保上海特殊監管區域的發展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關鍵詞: 漕河涇 奉賢 綜合保稅區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