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數據 >

青海海晏:“拖地所”讓農牧民旱澇保收

2019-03-28 16:24: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青海海晏:“拖地所”讓農牧民旱澇保收

圖為耕地管理員正在準備化肥。 李雪薇 攝

57歲的王貴虎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金灘鄉金灘村村民,他與土地打交道半輩子,如今歲數大了無法外出打工。因此,王貴虎將自家的1.7公頃耕地托管到合作社,當起了耕地托管的管理員,管理著村里2社107公頃耕地的春播、秋收。2018年,王貴虎種地收入了14000多元。

金灘村所在的海晏縣地處青海湖北岸,是一個以牧為主兼營小塊農業的縣,也是環青海湖高原生態畜牧業重要生產基地。金灘村地處半農半牧淺山地區,當地冰雹、干旱等極端天氣多發,村民基本靠天吃飯。

圖為楊生壽家進購的小羊羔。 李雪薇 攝

圖為楊生壽家進購的小羊羔。 李雪薇 攝

2010年,村里成立了村集體的綠源種植養殖合作社,由于沒有發展資金和發展方向,加之缺乏管理,合作社名存實亡。

2014年10月,聯點幫扶金灘村的青海省扶貧局投入117萬元扶貧資金,為合作社購置農機具成立了農機站。

“村民種地養活不了自己,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愿意務農,都進城打工或干其他的事情,眼瞅著村里的地逐漸被撂荒,我們就想著購買農機具,把村民的耕地托管到合作社種植。”金灘村支部書記蔡得全談起了成立合作社的初衷。

從2015年,合作社托管村民耕地133公頃,2018年已達到306公頃。合作社統一規劃,連片種植青稞、油菜、青草。

“耕地托管到合作社,合作社負責從種植到收割及出售的所有環節,村民到年底分紅,這其中,每畝地的收入要扣除10元的管理費,45元的拖拉機播種費,30元的收割費,即便如此,每年下來,每畝地的收入也要高于以往單獨種植的收入。”蔡得全介紹,去年扣除所有費用后,村民分紅每畝地的純收入是300多元,比起外來老板租地每畝150元的租金來說,每畝地的純收入增加了一倍。”

45歲的楊生壽一家有四口人,1.6公頃耕地,是村里建檔立卡的貧困戶。2016年,楊生壽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將自家的1.6公頃耕地托管到合作社,自己和妻子在干點其他活。

“我這個歲數正是掙錢的時候,種地的話日子過不下去,我想著把地交給合作社,和媳婦搞點其他的產業。”楊生壽說。

以前,由于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金灘村每年4月種植青稞,5月種植油菜,6月種青草,青草剛種完,又要為之前種植的青稞和油菜施藥除草,每戶至少要有一個人忙在耕地上。而如今耕地托管讓也讓勞動力得到了解放。

2018年初,楊生壽購進一批羊羔,進行育肥,幾個月后全部出欄;夏天的幾個月,又在附近工程打工;國慶節后,又購進一批羊羔進行育肥,春節前出欄。一年下來,楊生壽育肥了兩茬羊羔,掙了6萬元,打工掙了1.2萬元。

“把地交給合作社,怎么算都是賺的,旱澇保收。”楊生壽笑著說。

因為干旱、冰雹自然災害較多,以前獨戶種植的時候,要為耕地的農作物買保險,村民思想不統一,保險公司也不會為了十幾畝耕地單獨跑上好幾趟,一旦遇上自然災害年份,民眾顆粒無收,損失只能自己承擔。

托管模式下,合作社統一為連片耕地購買保險,保險公司也樂意,一旦遇上自然災害年份,村民們依舊能有個好收益。

“2016、2017年,冰雹打得幾乎顆粒無收,最后農業保險索賠了近1000萬元,真的是旱澇保收啊。”金灘村支部書記蔡得全說。

關鍵詞: 青海 海晏 農牧民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