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輕手機依賴,65.4%的受訪者認為要自覺控制手機使用時間
吃飯刷手機、走路刷手機、上廁所刷手機……如今,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不少人玩手機甚至到了“見縫插針”的程度,身邊沒有手機就無所適從,晚上睡覺也要把手機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出現了“手機上癮”的現象。你過度依賴手機嗎?這給你的生活帶來了什么影響?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4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3.4%的受訪者感到如今人們“手機上癮”的情況嚴重,84.7%的受訪者平均每天使用手機累計超過3小時。減輕手機依賴,65.4%的受訪者認為要自覺控制手機使用時間。
受訪者主要用手機玩微信微博等社交軟件
家住湖南長沙的趙先生,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超過10個小時,“上班時,我用手機的情況就很多,下班了手機更是我辦公的替代品,一天下來解鎖不下80次。用手機填充碎片化時間最為方便”。
“零散的時間里,我都在用手機。”24歲的碩士研究生徐嬌露(化名)說,她喜歡用手機刷微博、玩微信,其中微信使用時間最長,與親人朋友聊天、視頻,刷朋友圈,甚至學習交流基本都通過手機進行,她還經常趁吃飯時間看綜藝視頻,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加起來至少有四五個小時。
調查顯示,93.4%的受訪者感到如今人們“手機上癮”的情況嚴重。84.7%的受訪者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累計超過了3個小時,其中,46.3%的受訪者在3~6個小時之間,29.4%的受訪者在6~9個小時,2.3%的受訪者超過12個小時。
來自陜西西安的陸瑤(化名)今年22歲,正在讀大學。因為本學期課程和作業變多,她玩手機的時間比以前減少了。“以前因為看電視劇、逛論壇、刷微博等,我幾乎一天都‘泡’在手機里。這學期,我每天玩手機的時間減少了三四個小時”。
調查顯示,受訪者最常用手機做的事是玩微信微博等社交軟件(77.8%),然后是瀏覽信息(62.9%)。
徐嬌露說,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手機就像個人管家一樣聚合了人們所有想知道的信息,有通訊、支付等諸多功能,拿著手機就能做很多事情,人們沉浸在這種便利中。
“不管是訂餐、訂票、購物,還是工作溝通、安排行程等,都能通過手機軟件實現。”趙先生認為,手機能滿足人們工作和生活的很多需要,這是人們過度依賴手機的主要原因。
關于過度依賴手機的原因,調查顯示,78.8%的受訪者認為是由于手機功能強大,能夠滿足人們很多需要,76.4%的受訪者認為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導致人們離不開手機。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分析,現在的手機承載了很多通訊以外的功能,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交往、娛樂、休閑、消費、學習等,手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或者說它成了人們生活方式的一種。所以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對手機更依賴。
60.5%受訪者感覺自己因依賴手機溝通能力降低
“我不能離開自己手機超過1米”。河北唐山某國企職員孫冰然(化名)對記者說,平時付款、查路線,甚至回家開門她都要依靠手機,“不帶手機我會特別沒有安全感,做事也不能投入。過度依賴手機讓我覺得自己的生存能力都降低了”。
北京某事業單位員工楊曉月(化名)認為,網絡交流可以使用很多網絡用語、表情包,相對更輕松幽默,有時還能化解尷尬。過于依賴手機交流,會使人們面對面的交流減少。
徐嬌露坦言自己因為依賴手機變得不太喜歡與人面對面交流了,“在手機上聊天,打的字可以修改。面對面溝通時,我總擔心自己表達不清”。
過度依賴手機給人們帶來了哪些影響?調查顯示,60.5%的受訪者感覺自己的溝通能力因此降低了,57.8%的受訪者覺得自己和親近的人親密度因此降低了,53.7%的受訪者直言離開手機,自己就心不在焉。
孫宏艷認為,過度依賴手機會影響人們現實社會中的交往,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都面臨交流問題。“過去,人們之間的交流更多是面對面的,現在人們面對面時,反而距離更遠,出現你看你的手機,我看我的手機,彼此沒話說的情況。有人就調侃說,現在一個人肯給你錢不算真愛,肯為你放下手機才是真愛”。
她還表示,手機上的交流有很多虛擬情況,所以會沒有道德的約束感,往往在網絡上會有很多觸碰底線的行為,覺得什么都可以說。“這是一個負面的影響,可能會使人的行為缺少一種規范的約束”。
60.8%受訪者會有意識讓自己的生活與手機分開
孫宏艷認為,人們過度依賴手機的現象在當下環境中看似合理,其實是不合理的。“手機和網絡一樣,是把雙刃劍,我們不能忽視過度依賴手機帶來的問題”。
擺脫對手機的依賴是一件困難的事嗎?調查中,55.2%的受訪者認為擺脫對手機的依賴不容易,高于感到容易的受訪者(44.8%)。在認為不容易的各年齡段受訪者中,00后比例最高(76.2%)。
徐嬌露認為,手機確實給人們帶來了很多便利,但提倡科學合理地使用手機更重要。“首先,使用手機時間不能太長,否則頸椎、視力肯定受影響。其次,我們應盡量提高手機使用時間的‘含金量’,用手機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比如讀電子書、學習等,而不是單純打發時間”。
如何減輕對手機的依賴?調查中,65.4%的受訪者認為要自覺控制自己的手機使用時間,63.7%的受訪者認為要盡可能嘗試面對面交流。
“擺脫對手機的依賴主要靠自覺。自制力差的人可以給自己規定使用時間,比如每天控制在4個小時以內,慢慢就會習慣。另外,還可以卸載沒必要的軟件。”趙先生說。
陸瑤認為,人們對手機的過度依賴對個人、家庭以及社會的長遠發展都不利。她認為,通過媒體宣傳合理使用手機是很有效果的,“我在電視上看到兩則公益廣告非常震撼。一個是家庭聚餐,兒子兒媳玩手機,爸爸在飯桌上給兒子打電話;另一個是父母都在玩手機不理不管孩子,孩子感到很孤獨。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看這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情況,更能促使人們反思自己的行為”。
孫宏艷認為,使用手機應該有度,把手機作為一個工具,而不是玩具。同時媒介也要發揮正面的引導作用。“孩子們在手機上玩的游戲太多、在線時間過長,政府、企業等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我們很多調查發現,青少年對網絡功能的首選就是即時通訊和娛樂,包括聊天、娛樂、游戲等。家長要更多地給予引導,讓孩子使用有度”。
“我們以前做過一些研究,發現成年人越恐慌、越專制,孩子沉迷網絡的情況可能更多。所以家長對孩子玩手機、上網,首先要本著開放、民主的態度。”孫宏艷建議,成年人首先要理解青少年對移動互聯網的態度,在此基礎上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
調查中,60.8%的受訪者會有意識地嘗試把自己的生活與手機分開。
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者中,00后占1.1%,90后占28.3%,80后占48.6%,70后占16.1%,60后占4.9%。
相關閱讀
-
我國兒童成長發育進入平穩增長階段 通訊
我國兒童成長發育進入平穩增長階段《7歲以下兒童生長標準》明年施行... -
休艙:全球觀速訊
11月25日,呼和浩特市水岸小鎮1號方艙醫院休艙。當日,隨著該方艙醫... -
航天新征程|神舟十四號乘組:中國空間...
人民網廈門11月25日電(記者趙竹青、張克非)中國空間站等你來出差!1... -
卡塔爾世界杯何以鐘情中國新能源客車?
“在整個世界杯期間,我和我的同事都將駕駛這些巴士,將觀眾送到各... -
當前熱點-央行宣布全面降準 釋放長期資...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于12月5日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 25個百分點... -
央行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 釋放長...
(記者吳秋余)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
10月貨物和服務貿易進出口規模同比增長5%
(記者劉開雄)國家外匯管理局25日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10月,我國... -
重點聚焦!內蒙古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16例
11月25日0—24時,內蒙古自治區報告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16例,其中呼... -
我區向實體經濟和房貸客戶讓利近54億元_看點
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李永桃)“按照國家做好普惠金融‘減... -
【書寫鄉村振興奮進畫卷】“萬企興萬村...
前不久,自治區民營百強企業蒙泰集團與伊金霍洛旗紅慶河鎮哈達圖淖... -
觀察:【眾志成城 同心抗疫】首府金融...
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鄭學良)11月25日,記者從呼和浩特市... -
1-10月我區民間投資占全部投資55.2%|當前看點
本網訊(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楊帆)自治區統計局消息:今年1-10月... -
全球熱頭條丨【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
11月10日,張躍清忙碌完核酸檢測任務后,急匆匆地趕回村委會,帶領... -
航天新征程|楊利偉:中國空間站時代腳...
人民網廈門11月25日電(記者趙竹青、張克非)11月25日,由中央網信辦... -
滾動:個人養老金制度啟動實施
25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宣布個人養老金制度啟動實施在北京、上海... -
內蒙古大部分地區將迎入冬以來最強寒潮...
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25日電(記者哈麗娜)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了... -
“頂流”到階下囚!吳亦凡一審被判13年...
11月25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被告人吳亦凡強奸、聚... -
個人養老金36個先行城市或地區名單發布...
個人養老金制度啟動實施,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成都等36個先行... -
越冬候鳥“做客”額濟納旗
初冬時節,在額濟納旗沙日淖爾水庫,數量眾多的赤麻鴨、灰雁、大天... -
俄今年大豆收成創紀錄-每日速看
新華社莫斯科11月24日電(記者劉愷)俄羅斯農業部24日發布消息說,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