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數據 >

國家統計局:5月CPI上漲2.7% 創15個月新高

2019-06-13 14:21:21    來源:新京報

5月CPI上漲2.7%宏觀調控效果逐漸顯現

宏觀大勢

CPI上漲對相關產業的生產配置和結構調整提供了依據,為投資者的產業布局提供了參考。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5月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增長2.7%,創15個月新高,環比由4月上漲0.1%轉為持平。

5月CPI數據同比和環比增速基本符合市場預期,與PPI走勢也基本相符。今年1月至5月,工業生產者平均出廠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0.4%,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0.2%。這表明,在消費價格上漲因素的推動下,PPI價格指數得以回升。

從5月CPI上漲因素構成看,主要受食品價格、非食品價格、消費品及服務價格共同上漲推動的結果。其中,食品價格上漲7.7%,影響CPI上漲約1.48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上漲1.6%,影響CPI上漲約1.26個百分點。

我們也應看到,CPI同比增長顯現出經濟層面的積極效應,表明央行定向降準的貨幣政策已經初現成效:所釋放的市場流動性,既刺激了生產,讓不少中小微實體企業的融資渴求得到了滿足,拉動了生產,同時也在一定程度增加了就業,提高了居民收入,對拉動消費需求起到一定作用,使得各類食品、非食品價格溫和上漲。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5月份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3%,說明中國非制造業總體延續平穩較快的發展勢頭,各種服務業發展較快,在很大程度上拉動了經濟增長。

同時,CPI上漲也對相關產業的生產配置和結構調整提供了依據,為投資者的產業布局提供了參考。

首先,CPI同比增長,體現了今年宏觀調控在穩定物價方面的初步效果,為市場主體提供了穩定的宏觀經濟預期,有利于各地和企業集中精力轉型升級。雖然宏觀經濟的企穩跡象剛剛顯現,微觀層面的基礎并不牢靠,主要是因PPI上漲幅度不大,受制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面臨的各種障礙,以及產能過剩的影響,需要中央政府繼續下定決心,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改革向縱深推進。

其次,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投資契機。管理層可因勢利導,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參與農業種養殖業投資,擴大生產規模,為穩定“菜籃子”價格、確保民眾生活水平不會下降創造有利條件。

第三,在穩外貿上可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可將重點放在支持服務貿易發展上,著力優化貿易結構,擴大貿易出口,消減貿易摩擦帶來的不利影響。

第四,為大力發展中小企業提供較良好環境,讓那些勵志創業的年輕群體,可以在非制造服務業上有所作為,大力發展鐵路運輸業、航空運輸業、郵政業、住宿業、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互聯網軟件信息技術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以及批發業、資本市場服務、保險業、建筑業等行業商務活動。

最后,CPI指數上升,表明貨幣投放呈進一步增長態勢,這對資本市場無疑是個利好支持,可吸引更多資金進入股市,對打破當前股市萎靡不振的格局起到有效的作用,提升股市賺錢效應。

莫開偉(財經評論人)

關鍵詞: CPI 上漲 宏觀調控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