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數據 >

國家統計局:國內游仍是出游主要選擇 廣深三分之一家庭給孩子報班

2019-06-20 15:16:45    來源:羊城晚報

消費是最終需求,既是生產的最終目的和動力,也是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體現。記者19日獲悉,為深入了解2019年廣東居民消費意向,分析居民消費發展趨勢,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近期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對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的2000戶居民家庭(其中城鎮樣本1400戶,農村樣本600戶)開展居民消費意向調查,了解居民家庭2019年收入消費預測、家庭消費計劃、新的消費和支付形態對居民消費的影響等。

調查結果顯示:廣東居民消費信心較為充足,對消費前景展望樂觀,購車、旅游、教育等發展型消費成為居民消費新亮點。

近八成居民對消費前景樂觀

調查顯示,廣東居民消費意愿積極,對2019年的消費有較為樂觀的預期。78.9%的受訪居民預計自己家庭2019年消費支出比2018年有所提高,14.6%受訪居民預計消費與上年持平,預計消費支出下降的家庭僅占6.5%。分城鄉、不同區域及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對消費前景預測結果均較為接近。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10%的家庭有購車計劃,價格在10萬元—15萬元之間的車最受青睞。10.7%的受訪居民家庭2019年有購車意愿,其中城鎮家庭的比重為11.2%,農村家庭為9.5%。有購車意愿的消費者中,42.5%傾向于購買10萬元—15萬元的汽車,32.2%傾向購買10萬元以下汽車。傾向于購買15萬元—20萬元、20萬元—30萬元和30萬元以上汽車的,分別占13.6%、8.9%和2.8%。

不同地區之間購車意愿差距不明顯。珠三角地區有11.1%的受訪家庭在2019年有購車計劃,略高于粵東粵西粵北9.4%的比例。

國內游仍是出游主要選擇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想“出去看世界”。據調查,41.0%的受訪的家庭在2019年有旅游的需求。大城市居民家庭旅游意愿更強。廣州和深圳兩市有旅游計劃的家庭比重為54.5%,珠三角其他城市為49.7%,粵東粵西粵北城市的比重為27.6%。

調查發現,出游意愿與收入水平呈正相關,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家庭,68%有計劃在年內外出旅游;收入7萬元—10萬元、5萬元—7萬元和3萬元—5萬元的家庭有外出旅游計劃的比重分別為64.1%、56.3%和48.9%;收入3萬元以下的家庭僅有26.6%計劃外出旅游。

調查發現,國內游仍然是居民旅游的主要選擇。從2019年旅游計劃看(多選),48.4%的家庭計劃國內游,39.1%計劃省內游,30.8%計劃出境游。在計劃出境游的家庭中,73.0%的家庭選擇港澳、中國臺灣以及日韓、東南亞等較近的地區。另有27.0%選擇歐美、中東等其他地區。

廣深三分之一家庭給孩子報班

假期到了,給孩子報個班已經成為不少父母的選擇。調查顯示,超過四分之一的家庭有義務教育階段的課外培訓支出。26.4%的受訪家庭在2019年有孩子課外培訓支出。參加培訓班在大城市尤其普遍,其中在廣州和深圳兩市有義務教育階段課外培訓支出計劃的家庭占了全部受訪家庭數的33.4%,高出其他城市(23.4%)10個百分點。

相比給孩子報班,成人參加培訓并不踴躍。調查顯示,全省有計劃參加成人專業技術學習、培訓的家庭僅為5.5%,其中農村家庭有計劃此類支出的僅占2.1%。

網購、外賣等影響消費習慣

近年來興起的網購、外賣等新消費形態已經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調查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約68.0%的受訪對象表示網購、外賣等自己的消費習慣產生影響,其中,表示“影響很大”的有9.7%,“影響較大”的有17.6%,“有一些影響”的有40.8%;表示“沒有影響”的約占32.0%。

新消費形態對居民的影響程度與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有明顯關系。人均收入10萬元以上的家庭表示受影響的比例為86.2%,比人均收入3萬元以下的家庭高27.3個百分點。

84.0%的調查對象表示,移動支付手段對自己的消費有促進作用,其中表示“促進很大或較大”的有48.6%。城鎮居民受到的影響高于農村居民,有87.6%的城鎮居民表示移動支付促進了消費,比農村居民高出12.2個百分點。

關鍵詞: 消費 家庭消費 計劃

相關閱讀